本报记者 刘红 编者按:大到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小到触电、溺水、蛇咬甚或摔伤、碰伤等意外事故,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危险。遇到危险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是第一目击者对其实施院前“急救”。那么,我省在这方面的进展情况如何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使交通事故发生率成倍增加,危重急症、意外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这种大背景下,现代救护即第一目击者在“救命黄金时刻”对伤病员实施救护,对挽救生命、减少伤残极为重要。 现代救护,又称“院外救护”,即发病现场如在家庭、马路、工作场所等地依靠第一目击者对患者实施的正确救护。以前人们完全将抢救事故现场危重急症和意外伤害受伤者的希望寄托在医院和医生身上,现代救护则认为“第一目击者”(经过短期培训的救护人)在事故发生后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对事故现场的伤员实施正确救护最有效,并称此段时间为“救命黄金时刻”。 在这方面,“110”民警做得最为突出。从石家庄“110”出警救护的成效上,我们可以窥见一斑。下面是记者采访省会110民警出警的几个案例,希望读者能从中读到接受卫生救护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案例1:两瓶霍香正气水救得女子一条命 2008年7月29日是奥运火炬在石家庄传递的日子。这天,石家庄巡警支队民警赵广庆在体育大街和裕华路交叉口西南角值勤。下午2时,骄阳似火,赵广庆站在路边,满脸是汗,口渴难耐。后来,他向同事要了两瓶矿泉水,打开瓶盖准备喝时,围观群众中突然传来一声叫喊:“有人晕倒了!” 赵广庆立即上前,拨开人流,发现一年轻女子晕倒在地。他立即将女子抱到人行道上,用自己在省红十字会学到的卫生救护知识,对休克女子施救。他先脱下身上便装,让围观的三个群众撑起来,为女子遮住阳光。自己则一边用手绢给女子擦拭额头汗水,一边让群众将矿泉水浇在女孩胸部散热,并把自己随身携带、防备中暑的两瓶霍香正气水拿出来,撬开女孩的嘴灌了进去。 十几分钟后,女孩醒了,但身体仍很虚弱。经询问得知,女孩为了看奥运火炬传递,一大早就出来站在路边阳光下,又饿又渴,再加天热,中暑晕倒。 随后赶来的医生查看女孩伤情时告诉她,是民警的正确实施,挽救了她的性命。 案例2:女子昏倒路边 民警救其性命 2008年7月10日14时18分,新华区巡警大队接到报警称:有一女子半裸着昏倒在柏林南路上。此时,新华区3号警务巡逻车正好走到北新街柏林南路口,车上民警胡来军和同事吴建军接警后立即赶赴出事现场。 到后发现一女子衣衫不整地躺在路边,神智不清。胡来军立即为其收拾衣物蔽体,无意中发现女子随身携带手机,遂用手机与其丈夫取得联系。对方称:现在深圳出差,无法赶回,并告诉民警妻子患有低血糖,可能是因为犯病晕倒。 得到这一消息后,民警立即想起了卫生救护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低血糖患者晕倒后,用糖对其实施紧急救护,遂起身到附近商店买来两块棒棒糖,用手掰开女子嘴,依次将棒棒糖塞进去,并迅速与120急救中心联系。 十几分钟后,该女子醒来。他们合力将其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120医生感慨地说,如果不是110民警抢救及时,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案例3:母亲煤气中毒 女孩报警呼救 2008年6月14日晚8时许,长安区巡警大队接到报警称:我妈妈中煤气了,你们快来救她呀!电话里稚嫩的声音边哭边喊,但就是说不清楚自家的准确位置。“别哭,孩子,你有同学家的电话吗?”电话中,民警一边安慰女孩,一边寻求着能找到她家具体位置的渠道。 幸运的是,女孩记得她同学家的电话,她哭着将电话号码告诉民警。民警打通这个电话得知,该女孩家住师大宿舍院内。在此过程中,长安区巡警大队110三号车上的民警解利亚和实习学员张云龙一直在体育大街和裕华路口附近徘徊。他们得知女孩家准确信息后,立即赶赴出事现场。 两三分钟后,他们到达女孩家门外。当他们敲开门时,一股浓烈的煤气味道从室内冲出来,解利亚意识到情况紧急,一把将女孩拽到门外,抱起来冲下楼去,将其安置在院内通风处,然后把手机、电台等容易引起火花的物品放在楼道内,摸黑切断她家的电源。在旁的张云龙赶紧拨打了120。 解利亚再次用湿毛巾捂着鼻子冲进房内,先打开房间的窗户,当他走到厨房时,发现一女子躺在地上,昏迷不醒,耳旁仍响着煤气泄漏发出的嘶嘶声。解利亚先摸黑关掉煤气,然后把女子往外拖,当拖到门口时,他满头大汗。 解利亚使劲将女子拖到楼层间的拐角处,发现女子已口吐白沫,他用在河北省红十字会学到的紧急救护知识,开始对女子施救。他先用湿毛巾为女子清理鼻孔,掐女子人中。随后120医生赶到。当她们将氧气罩戴在该女子头上时,她开始恢复知觉。 后来才知道,报警的女孩刚刚6岁。 案例4:头部流血过多 及时包扎救命 2007年9月6日23时左右,桥东区巡警大队接到报警称:有一男子打架受伤,并晕倒在四中路石家庄第四中学对面。 当时,民警郝利鹏、邱威正在裕华路与建设大街口待警。接警后,他们立即驱车赶往出事现场。到后发现一名男子躺在地上,浑身是血,头部仍有血流涌出。因失血过多,人已经晕迷不醒。邱威随即联系120急救中心。 郝利鹏则蹲下身来查看此人伤情,发现此人脉搏微弱,几乎感觉不到心跳,他立即断定此人有生命危险。他决定用在省红十字会学到的卫生救护知识,为受伤者争取抢救时间。想到此,郝利鹏不顾伤者满身的血污,利用所学的急救知识为伤者进行止血包扎,然后用双手按其左胸,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十分钟后,伤者脉搏恢复正常,心跳也逐渐变得有力了。120医生赶到后,称其已经脱离危险。 据省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部部长王敏介绍,除110民警外,在平常百姓中发生的用“急救知识”实施自救和救人的事例也举不胜举。 案例5:哥触电晕厥 弟人工呼吸 10月23日,在承德郊外大石庙建筑工地上,张强(化名)正在建筑工地和石灰,突然听见身后“啊”一声大叫,回头看见哥哥触电倒在地上,随即晕厥。 本想大步上前抢救,猛然想起卫生救护培训班老师讲过,人触电后,施救者要用干木棍、竹竿等将电线挑开,于是他将手中的铁锨翻转过来,用铁锨柄将电线挑到十几米外,扔掉铁锨冲上前去,按住哥哥左胸做心肺复苏,后对其实施人工呼吸,同时呼唤工友快速拨打120。 15分钟后,120赶到现场,对病人继续施救,哥哥苏醒。为稳妥起见,张强让120急救车将哥哥转入承德市医院。7天后,哥哥康复出院,且未留任何后遗症。医生对此深感惊讶,称是他们的及时施救,为医生赢得了抢救时间。 案例6:老妪摔骨折 老翁急救护 保元昌村是我省21个项目村之一,该村近千名群众均免费参加了卫生救护培训。据介绍,自从有了卫生救护的知识后,群众自救和救人的事情屡有发生。今年9月中旬,王老汉夫妇和儿子正在地里收玉米。在装玉米秸时,王大娘不小心从车上摔了下去,右腿摔伤,疼痛难忍。 乡亲们看到后,马上过来帮忙,王老汉将大家制止。他先从外衣上撕下若干布条,将碎布垫在妻子两条腿之间,用布条将妻子两腿绑在一块。他与儿子和一位老乡蹲在妻子右侧,一个抱胸、一个抱臀、一个抱腿,用“三人搬运法”,将妻子平抬到拖拉机上,然后驱车送往围场县医院。到院检查后,医生非常惊讶地说:“你们怎么把骨折病人伤口保护得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