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务小分队正式成立
3月10日沧州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河间分队曾家务小分队正式成立。沧州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来到曾家务,庆祝曾家务村无偿献血10周年暨沧州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河间分队曾家务小分队正式成立。现场,沧州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的60多名志愿者义务演出了丰富的节目。
曾家务村有200多户近千口人,几乎家家都有献血证,身体达标的人绝大部分都献过血,最多的一个家庭有13个献血证。
3月10日当天,曾家务村的村民徐金池第一个走上采血车,经过简单必要的体检项目,他成功献血并高兴地领到了无偿献血证。45岁的曾家务村党支部书记郭兴旺今年已是第12次献血了,他是全村集体义务献血的倡导者和发起人,也是沧州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河间分队曾家务小分队的队长。
曾家务村很多人都在从事物流运输行业,人均纯收入超万元。郭兴旺告诉乡亲们,跑运输难免会发生危险,只要家里有本献血证,本人及亲属就可以无偿用血,献血等于是给家里的顶梁柱储备“血液银行”。曾家务村也成为沧州市第一个集体义务献血的行政村。
3月10日这天,有37人成功献血,共计14000毫升,曾家务村集体献血总献血量已达22.8万毫升。
无偿献血带动周边10余个村庄
无偿献血作为一条公益纽带链接起周边10余个村庄。景和村的张玉杰和老伴王艳是结伴开车来的,张玉杰把献血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他:“您和上次献血的间隔时间还不够,今天就不要献了吧。”张玉杰有一点遗憾,他的老伴王艳经过检测,最后成功献血。
张玉杰说:“我已经记不清献过多少次了,献血能挽救别人的生命,也算咱为国家做了点贡献吧。去年我老娘生病住院,因为我献过血她就可以享受相关政策无偿用血,我们也算是无偿献血的受益者吧。”
宋王大村的杜秀婷今年是第一次献血,她说:“以往就听说曾家务村很多人都献血,今天也特意来到这里,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今年43岁的刘芒争也是特意从附近的北丰尔庄村赶来的,她说:“我已经是第三次献血了,去年,我还从我们村拉了十来个人一起无偿献血。”
郭兴旺说,每年献血的前半个月,他就开始宣传发动,大喇叭广播、在大街上张贴宣传资料。近两年,他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外村,开上自家的车,在附近的村庄跑,到了村里找到大队部,借喇叭跟大家喊:献血可以救命,是做好事;也是自己给自家人储备“血液银行”,献血不足1000毫升,等量免费使用;超过1000毫升,终身用血免费;直系亲属可以沾光,用血等量免费。再者对自己身体好,提高微循环能力,提高免疫力、造血能力,促进新陈代谢,自己就是献血的受益者。一路现身说法,这也是一项没有任何报酬的志愿活动,不但没有报酬,用车烧油的费用都得自己搭,但郭兴旺多年来乐此不疲。
现如今,曾家务村周边宋王大、王庄子、乔留念等10余个村庄都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无偿献血带来良好民风村貌
献血,就像一颗公益的种子,在曾家务村民的心中生根发芽。
一次,村前的沧保公路上,一辆合肥企业的货车与一辆邢台的车辆相撞。当时正下着大雨,多名村民自发地紧急救援,一边拨打120,一边救护伤者,最后奋力将挤在驾驶仓里多处骨折的合肥司机救出。120赶来,拉到医院抢救的司机苏醒了。医生说,再晚十分钟,伤者就没命了。受伤司机是家中独子,父母专程来谢,进门就磕头。
还有一次,一辆油罐车在曾家务村前泄露,汽油在公路上流成河,非常危险。村民们奋勇上前,在事故两侧500米各用五六辆三马车挡住过往车辆,等候消防队赶来,安全处理。
因为曾家务村紧挨公路,交通事故常有,近几年就有十几起,每次遇到危难,村民都见义勇为,成了一种风气。为此,曾家务村还获得了省里的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无偿献血带来思想境界的提升,表现是多方面的,村民献爱心、邻里忍让的多了,村里充满了祥和之气,如今的曾家务各项工作都是先进,村支部还获得了省级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