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救人一命,挽救一个家庭,很值得。”10月31日,廊坊市文安县的杨先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血液病患者送去希望。
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先生了解到无偿献血,经过第一次献血后,杨先生觉得无偿献血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坚持了下来。多年来,他共无偿捐献全血1400毫升,成分血9个治疗单位。“两年前,在一次献血中,我看到献血车上的材料,就问护士,我能不能留个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随后护士耐心地为我讲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情况并取样,我就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了。”杨先生说。在此后的每次献血时,他都会询问护士,什么时候能配型成功,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情。
2021年的一天,他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有位病人跟他初配成功,询问他是否同意捐献,他毫不犹豫同意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没能捐献。“等待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无论受捐者是大人还是孩子,我都要捐献,因为这是在挽救一个家庭。”杨先生说。直到今年6月份,他再次接到电话,并顺利通过高分辨率和体检,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家里人刚开始不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认为是要抽骨髓,都非常担心,杨先生就耐心地跟家里人沟通,并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家人们发现捐献造血干细胞跟献血差不多,就都同意他捐献了。
杨先生是一名工人,平时工作很忙,在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他放弃现在的工作,调整自己的身体,为捐献做好一切准备。“等捐献完后再去找呗,没问题,肯定能找到工作的。”杨先生自信地说。
杨先生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了自己的捐献经历,很多人为他加油打气。“真棒!”“好样的!”……“希望通过我的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并加入中华骨髓库,为血液病患者带来希望。”杨先生说。
“感谢您给了我们全家希望,也感谢您给了我光明的未来。”捐献过程中,受捐者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送来感谢信,“我会致力于成为一个像您这样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爱心的人,将您的爱心传递下去。”
经过5个多小时的采集,共322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将载着“希望”送到患者体内。至此,杨先生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4222例,河北省第627例,廊坊市第2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