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沧州“生命种子”“飞抵”韩国 孟村男子王爱民成为沧州市首例涉外捐献者

8月30日,沧州首例涉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爱民,在北京空军总医院采集了17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为素未谋面的韩国患儿带去生的希望。
8年前的承诺,今终兑现
今年49岁的王爱民来自孟村回族自治县,他的这一义举源于8年前的一个承诺。2008年10月的一天,他无意中在孟村贴吧看到孟村县红十字会发出的一份关于“征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倡议书,第二天他便独自一人到县红十字会签下了承诺书并留下了血样,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今年4月28日,他接到沧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他的血样与一位外国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作进一步配型检查,王爱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捐献过程一波三折,终获妻子支持
答应作进一步配型后,他怕妻子担心,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妻子。“5月20日,我自己到沧州的医院进行了高分对比,通过后才告诉妻子捐献的事情,她当时同意了。8月11日,她又陪同我到沧州做了体检,没想到我的身体检查出一些问题。她十分担心我的健康,当即表示反对。”王爱民说,后来,省里的医学专家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捐献不影响王爱民的身体,但妻子还是顾虑重重。
王爱民当时想了很多办法,并叫来了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朋友一起给妻子做工作。孟村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庞涛说:“针对王爱民家属的顾虑,我和同事几次登门,不断为她讲解捐献过程,以及其他捐献者的事例,最终她同意了王爱民捐献。”王爱民说,此次来北京捐献,考虑到年近八旬的老母亲身体,所以并没有告知。
积极面对,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
配型成功后,王爱民有意识地增加肉禽蛋奶的摄入,虽然工作忙碌,他仍然希望以最好的状态去挽救那个跟他有缘的生命。8月25日,王爱民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开始定时接受检查并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准备。来北京后,他哪儿也没去,一直待在医院,怕身体出现状况影响捐献。打了动员剂的身体出现腰疼、疲惫乏力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但王爱民从未后悔过。“对于我来说,也就是挨上几针,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但对于韩国那位患者,这就是一次生的希望。昨晚我只吃了一些素菜,早早就睡觉了,今天一觉醒来感觉状态极佳。”他轻松地说:“妻子本来打算今天来北京陪我,但前一夜打电话后,她听着我的状态很好,就没有来。”
王爱民说感觉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就像献血一样。8月31日下午2时,17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终于采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希望大家可以多多了解它,自己小小的付出,就能挽救他人一条生命。祝愿那个孩子健康起来,将爱不断传递下去!”这个黝黑的汉子躺子床上,静静地说道。
当天这17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被储存于冷源恒温箱内,以最快速度运抵韩国,用于患儿的救助。
王爱民被省红十字会评为优秀志愿者,被沧州市文明办授予“爱心奉献、文明市民”荣誉称号。截止目前沧州市入库志愿者已有6000多位,王爱民成为沧州市第24位,河北省第30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