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来自河北邢台的胡女士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2030例、河北省第548例、邢台市第33例捐献者。
在2019年,胡女士在一个爱心群了解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的消息,之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当时只是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也没有想别的,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胡女士说。今年三月,胡女士接到了邢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她她和一名患者初配成功的消息。“我当时还想,这个电话不会是诈骗电话吧。”胡女士说。随后邢台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向胡女士介绍了一些相关情况,可胡女士仍然不太放心,就留了联系方式,和县里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核实过后,确定这个消息是真实准确的。她回答工作人员说:“愿意捐献!”
收到初配成功的通知以后,胡女士就和家人分享了这个消息。胡女士说:“我家里人都挺高兴的,之后也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人体没有伤害,还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所以家里人也都很支持。”在初次体检中,胡女士有些贫血。“当时有点担心,平时感觉身体很健康,结果初次体检却不合格。”胡女士说。为了能够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生命种子”,三个月以来,胡女士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二十分钟呼啦圈。胡女士的儿子在暑假时也主动承担起了做饭的责任,每天为胡女士做起了“营养餐”。在多重努力下,复检时,胡女士的各项指标达终于达到了正常。胡女士说:“我当时的想法就是终于通过了,终于能捐献了,这两三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
得知受捐者是一位儿童时,胡女士说:“我真的觉得孩子挺可怜的,这么小就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因为自己是一位母亲,就更能体会那种家里人对孩子身体健康的期盼。”捐献当天还是胡女士的生日,她说:“这个生日真的很有纪念意义,捐献造血干细胞也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和可怕。在这次捐献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身体,也能够挽救别人的生命,这都是好事,希望大家也都能够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