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他以另一种方式诠释“医者仁心”

  

6月12日上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来自河北省景县的志愿者苏先生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受捐助者的康复将会是我今生最大的成就!”历经4小时50分的采集,他为受捐者捐献28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35岁的苏先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河北省第67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苏先生,衡水景县人,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上大学期间就走上了献血之路。只要有时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就会去献血。2019年在一次献血过程中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更多的患者,于是义无反顾成为一名志愿者。

今年,苏先生接到消息,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我感觉很幸运,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苏先生回忆道。随后苏先生在家人陪同下顺利通过了健康体检和高分辨检测。

苏先生的母亲也是一名医生,这样的家庭氛围早已潜移默化赋予了苏先生“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责任与担当,捐“髓”救人也因此变得自然而然。当得知要捐献的消息时,身为医生的母亲全力支持。“外行”的妻子由于对捐献骨髓知识的不了解再加上担心苏先生身体而有些犹豫,但经过深入了解后,她对捐献也有了科学的认识。

6月7号,在母亲、妻子以及衡水景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苏先生来到石家庄,第二天开始注射动员剂,“整个过程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苏先生说道。此次捐“髓”,他的妻子全程陪伴在他身边。谈及此次捐献,苏先生表示,自己能凭一己之力挽救一条生命,是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的大家庭中。

捐献当日,苏先生收到了一封来自受捐助者手写的感谢信。“您的无私奉献和善良为我带来了重生的希望,在我生命倒计时最需要的时刻,您舍弃自己的时间和身体,为我带来了新的生命,您的行为不仅仅是一份捐赠,更是一份无私的爱心和责任担当......”信上句句动情的话语,让苏先生和妻子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奉献爱心收获的快乐与感动。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