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邯郸大学教师义无反顾捐献造血干细胞:我早就做好了捐献的准备

 

两个陌生人的造血干细胞能够成功匹配,是缘分,更是惊喜。12月6日上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采集室内,来自邯郸的庞老师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为远方的患者送去了珍贵的“生命火种”。

今年38岁的庞老师,是邯郸市某大学的一名教师,也是一名中共党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他,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坚持参与无偿献血,累计已献血3400毫升。

“2013年10月,那时我还在邯郸基层医院工作,医院组织了一次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趁这个机会我留下血样,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有从医经验的他,深知造血干细胞对血液病患者的重大意义。

今年8月,庞老师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打心眼里觉得开心。“我早在申请加入时就做好了捐献的准备,这次能有机会去救人,我肯定义无反顾。”庞老师坚定地说。随后捐献流程启动,在邯郸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细心安排下,他的高分辨检测和体检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时隔十年,在感叹命运的神奇之余,庞老师将自己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告诉了家里人,虽然有些许担心,但是妻子和家人依旧支持他的爱心之举。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捐献流程和感受,庞老师找到曾经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前辈”,与他们进行交流,咨询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知道捐献对身体没有影响,而且捐献过程既科学又安全,我心里就更加稳定了。”庞老师说。

此外,学校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并为庞老师举行了一场温馨的欢送会。“期间,学校里很多我不认识的老师们都打过来电话鼓励我,给我加油打气,让我很受感动。”校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善举纷纷表示赞赏。

12月1日,在邯郸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庞老师来到石家庄开始接受动员剂的注射。“注射动员剂后,有时会感到乏力,肌肉酸痛。可是想到挺一挺就能够挽救一条生命时,还是很开心的。”他笑着说。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