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红十字会的专车一早启程,载着我市第十三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驶向石家庄的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中午时分,当车辆从石家庄返回时,车上换成了不久前刚刚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的第十二例捐献者。 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4月份,我市两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第十二、十三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并且是连续捐献。 第十二例捐献者是来自磁县医院的陈淑刚。31岁的陈淑刚2009年偶然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年初,一位白血病患者通过中华骨髓库与他初筛配型成功。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他配型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时,陈淑刚说自己像中了大奖般幸运。随后,经过高分辨、体检,一切合格的陈淑刚于4月7日在省第四人民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提取。 根据相关规定,捐献者与接受者之间不允许知道对方的身份。但陈淑刚却接到了那位接受者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和一件小礼物。这位母亲并不知道陈淑刚是谁,在得知有人配型成功并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感激地写了这封信,通过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送到他手里。陈淑刚说通过这封信他感受到了这份伟大的母爱,也庆幸自己当初加入中华骨髓库。 在陈淑刚返邯时,接他的专车又将第十三位捐献者,来自馆陶县交通运输局的刘同海先生带到石家庄。市红十字会赈济处工作人员张静介绍,刘先生比陈淑刚更早经过初筛,因为患者的原因,比陈淑刚稍晚捐献。为了成功捐献,刘先生从接到初筛通知开始,硬是戒掉了多年的烟酒习惯,开始每天锻炼身体。 另据了解,在陈淑刚和刘同海之后,我市的第十四、十五例干细胞配型也有了眉目。“第十四位志愿者已经通过体检,等待患者条件成熟,第十五位志愿者已经初筛成功,正等待体检。” 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一万三千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正在逐渐增加。工作人员强调,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人的身体不会造成任何危害,程序也相当简单,只需要到市红十字会提取8毫升血样。一旦配型成功,就能挽救他人的宝贵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