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秦市志愿者陈志刚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捐助成功,陈志刚自豪地打出了胜利的手势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栾云鹏 李淑丽 通讯员王建军 陆忠   文/图

   “经过7年多的漫长等待,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非常幸运有这个机会。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为患者带来新生,我感到很值!”2月28日至3月5日,秦市又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志刚赴省会石家庄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这是秦市第11例、河北省第77例、全国第206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

    今年44岁的陈志刚是秦市燃气总公司汽车加气站的一名普通职工。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曾多次被评为总公司先进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2001年的一天,陈志刚无意中在一份刊物上看到一则关于骨髓捐献的报道,一位女大学生想为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小男孩捐献骨髓,却因家人反对未能捐献,最终小男孩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则报道触动了陈志刚博爱的胸怀,令他产生了捐献骨髓的想法。随即他按照报上刊登的联系方式通过邮件向中华红十字会骨髓库报名,志愿捐献骨髓。但2002年中华骨髓库反馈的信息却是让他等待河北省建立骨髓库后统一捐献。2003年11月,陈志刚接到秦市红十字会通知,在人民广场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血样采集,成为我省首批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他的相关信息资料也进入了河北省骨髓库并上传至中华骨髓库。

   2010年8月,经中华骨髓库检索,他与一名苏州籍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初次配型成功,陈志刚没有丝毫犹豫就决定捐献。2010年9月至11月,经过对重新采集的血样进行高分辨血样检测和全面体检,他与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完全相合,身体检查也符合捐献条件。配型成功后,为了达到采集要求,陈志刚要增强体质,保证不出现感冒等疾病,同时还要保持清淡饮食。正式采集前半个月,正是春节过年期间,面对丰盛的菜肴,面对阖家团聚的亲人,他仍忌口不吃油腻不喝酒。

    2011年2月初,陈志刚接到市红十字会通知,2月27日前往石家庄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当日上午,市燃气总公司储供分公司为他举行了欢送仪式,之后由分公司工会主席杨军陪同一起前往石家庄。在省红十字会的安排下,第二日起,陈志刚在河北医大第四医院接受了血液的常规检查和连续4天每天一至两次的动员剂注射,以确保外周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浓度达到采集要求。

    3月4日和5日上午,分两次开始正式采集。4日上午9点开始进行了第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在河北医大第四医院血细胞采集室,陈志刚淡定地躺在床上,配合医护人员抽血采集,始终面带着自信的笑容。血液从他右臂的一条静脉导出,经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后再从左臂静脉输回他的体内,至中午12点,成功采集了5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结束时,陈志刚抬起手打出了胜利的手势,感动着现场所有的人。经过两天的采集,陈志刚成功捐献了112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5日下午,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紧急空运到苏州,救治这名幸运的白血病患者。

    捐献成功后,陈志刚自豪地说:“我不知道受助者是谁,但是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他的生命,衷心祝福他早日恢复健康,好好生活。如果下次还有机会,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我将再次奉献爱心!”省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对陈志刚给予了高度评价,“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比较低,大概是十万分之一,志愿者配型成功等待时间会很长,有的因个人意愿和身体等因素中途退出,没想到陈志刚这么多年仍然坚持着,这不仅是爱的体现,更是诚信和勇气的体现!”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