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河北民警为北京患者“捐髓”

■捐献者是我省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民警

■受赠方是北京一名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男子

■这名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的高材生,来自保定市公安局缉毒一线

■昨日上午,杨光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摄/本报记者白云

本报讯(记者白云)昨日,28岁的保定缉毒民警杨光成功捐献了河北省第六十一例造血干细胞。和之前的60名配型成功的志愿者不同,他是我省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民警。

年轻帅警察一直在微笑

昨日10时,帅气的杨光躺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以下简称医大四院)血液科的病床上,几根管子连接在他的手臂上,殷红的鲜血从他左臂静脉流出,经过硕大的血细胞分离机快速处理后,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被提取了出来。随后,血液又被缓缓输回到他的身体里。

这时的杨光一直在微笑,笑容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灿烂。

“没事,一点都不疼,我身体壮着呢。”杨光笑着说。

这名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的高材生来自保定市公安局缉毒一线。他2007年参加工作至今,两年的时间内在工作岗位上先后荣立两个三等功,获得过两次先进个人称号。

医生告诉记者,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被采集人身体会略有不适,但杨光表现得很坚强。

他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记者了解到,2007年杨光在多次无偿献血后,报名成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根据捐献程序,杨光的相关资料被输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

今年9月底,杨光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经过体检等数道程序后,11月24日他来到医大四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尽管捐赠造血干细胞对人体无害,但他的家人还是很担心。来石家庄前,杨光告诉母亲“我要去救人”,老人开明地同意了。

因为受赠方体重较大,本来一次就能完成的采集工作,要在杨光身上实施两次。昨日接受了三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后,今天杨光还将接受第二次采集。

杨光并不知道受赠方姓甚名谁,他笑着说,只要能救人就好。

记者从河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负责人王燕京处了解到,受赠方是北京市一名男子,该男子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等杨光捐赠的造血干细胞救命。

呼吁更多志愿者义务捐髓

王燕京介绍,虽然我省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已经超过7万人,但通过中华骨髓库成功配型并进行捐赠的已有61人,可见配型成功几率相当小。而且,这7万名志愿者中,在校大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

 

王燕京介绍,虽然我省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已经超过7万人,但通过中华骨髓库成功配型并进行捐赠的已有61人,可见配型成功几率相当小。而且,这7万名志愿者中,在校大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

王燕京呼吁,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身体健康,却可以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他希望有更多志愿者参与捐献。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