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赵保双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
本报讯 随着造血干细胞从赵保双的血液里一点一点分离出来,一个19岁生命的希望之光慢慢点亮。昨日,邢台市赵保双在省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从他血液中分离出的5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被省红十字工作人员紧急送往北京。今日,赵保双还将继续捐献造血干细胞。
微笑点燃希望之光
“能把白血病人从死神的手中夺回来,感觉到非常荣幸。”昨日上午10时许,当记者随同市红十字协会工作人员赶到省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看望赵保双时,躺在病床上的他始终面带微笑。
今年33岁的赵保双是本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二人,全省第57人,全国第1339人。他曾当过兵,在部队被评为优秀战士,复员后在隆尧监狱工作。从2003年成为一名光荣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到今天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他足足“等待”了6年时间。
记者在分离室里看到,赵保双双手都插着输血管子,只能保持着平躺的姿势,但并未影响他接听朋友打来的慰问电话。虽然从上午9时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保持固定姿势1个多小时了,但他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疲惫,精神头格外好。
赵保双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初配型成功一直到正式捐献,他一直都很激动。因为生命是宝贵的,10万个人中只有自己能与患者配型成功,挽救这一条鲜活的生命,感觉很光荣、很神圣。
拯救生命义不容辞
“面对生命,每个人都会选择义不容辞。”虽然前几天注射“动员剂”让赵保双感到了一些不适,而且要在造血干细胞分离时,保持固定姿势4个小时,但他对这一切都无怨无悔。
在妻子和任县卫生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赵保双8月27日就已经赶到了省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做捐献造血干细胞前的准备工作。赵保双说,捐献过程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舒服,一切都很正常。
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整个过程捐献者不会有什么不适,和献血差不多。只有在注射“动员剂”后,捐献者会出现身体无力、关节酸疼等类似感冒的现象,这是促进捐献者造血干细胞分离的正常情况。
“不少人曾劝他放弃。”赵保双的妻子冀俊芳说,周围有不少人因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了解,说对身体会有影响,给小赵打“退堂鼓”,而自己也因为不了解有些担心。但他坚决不放弃,说这是对生命的承诺。
生命可贵愿爱成河
“19岁,人生的美好刚刚开始,怎能因病魔的侵袭而凋零。”昨日下午1时许,5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分离出来,并紧急送往北京。而今天,赵保双将继续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些生命的种子将很快注入到一位19岁小伙子的体内。
赵保双说,虽然与对方素不相识,以后也可能擦肩而过,却互相不知你我。但生命是可贵的,挽救一条即将消逝的生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生命价值变得更有意义。
赵保双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的行为,也得到了所在单位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市红十字协会、隆尧监狱、任县卫生局的相关领导先后赶到石家庄,看望了赵保双。小赵说,正是社会各界的关心,给了他莫大的动力。大家在生产、生活上给他解决了不少困难,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10万个人中才能有一个与患者成功配型,不少鲜活的生命在漫长的等待中而枯萎。”赵保双希望,能有更多志愿者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得到帮助。
(本报记者 林晓东 通讯员 孙三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