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建 本报记者 李 建
“如果有足够的造血干细胞资料,我的儿子一定能活下来。”11月11日,河北邯郸市飘起白雪,市民田先生望着窗外发呆:4年前,由于未能在中华骨髓库中找到可以配型的造血干细胞,田先生只能眼睁睁看着11岁的儿子因白血病离去。“今天我就去检查,如果符合条件,我想捐献我的造血干细胞。”
记者从河北省红十字会了解到,仅今年1月至10月间,河北各地已征集到8000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尽管如此,与众多白血病患者亟待可配型骨髓救命的严峻现实相比,志愿者人数仍有待扩大。
“生命就等于爱心+勇气+几滴鲜血,用自己的血挽救另一个生命是一种荣幸。”石真是石家庄市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普通职员,也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她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几滴血”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
“做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其实和献血一样简单!”石真告诉记者,2005年5月,她偶然碰到河北省红十字会搞统一采集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了解完相关信息后,随即就报了名。经过检查抽血,她的血样顺利加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北省分库。
“当捐献者的HLA正好与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吻合时,红十字会将会通知捐献者做捐献准备。这一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是几十年。”
据介绍,2003年1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北省管理中心(河北分库)成立。此后,河北省内各市红十字会分别建立工作站,负责当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登记及血样采集等工作。目前,河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总数已超过7万人,为患者检索配型超过2000人次。目前,全省有60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挽救了浙江、北京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和韩国的白血病患者。
“只有更多市民踊跃捐献,才会有更高的配型成功率,才能挽救更多生命。事实上,这种捐献没有明显的疼痛感,更没有危险,需要的只是勇气。”河北省红十字会王彦京主任告诉记者,根本不会存在一些市民担忧的所谓“救一命,搭一命”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现阶段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主要是青年人,且大部分集中在高校。由于相关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多数普通市民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缺乏了解,相当一部分市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有恐惧心理,加强宣传教育,解除市民对捐献骨髓的恐惧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