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携手再造白血病人的一片天空
10月18日下午,由河北农业大学发起和承办的保定高校大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活动在河北农业大学第二教学楼前举行。此次活动由河北农大爱心社发起,驻保5所高校的2000名学生报名参加,除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外,还有军人、职工、外地打工人员报名志愿捐献骨髓,此次活动共有600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血液得到采集、检验并加入中华骨髓库,是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骨髓志愿捐献活动。
抽血处前大学生志愿者们排起可长队,一位女学生激动地说,"我的一位好朋友就死于白血病,我十分愿意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不想再让悲剧重演。"一位已经抽过血的同学说,"想到自己的血液有可能会救活一个人,心里就有无限暖意。"河北农业大学爱心社成员、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李冰峰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同时也证明了科技力量的强大。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感染更多的人,相信科学,消除偏见,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着来。"
据悉,我国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有数百万,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万人,少年儿童占50%以上,非血缘关系配型相合的几率仅是1/400到1/10000,但只要有足够的志愿者,患者找到相合配型的机会就越多,"生机"也就越大。所以,要使白血病患者得到治疗,必须建立一个巨大的骨髓库。2003年3月12日,由河北农业大学爱心社发起,保定其他高校加盟,组建了保定大学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联合会,它以中华骨髓库为依托,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白血病及骨髓移植知识科普宣传、志愿捐献招募、检测经费筹集等活动。目的是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救助白血病患者、为他们再创美好明天的伟大事业中来。长驻机构在河北农业大学。
此次活动有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华北电力、河北省职工医学院、保定市师范专科学校五所高校参加。河北省保定市红十字会、保定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河北农业大学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也到了活动现场并讲话,他们为这次高校同学群体奉献爱心十分感动,并希望有更多同学加入到这一意义深远的活动中。
相关联接:
骨髓移植是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医疗技术。骨髓移植是把骨髓细胞从一个人体内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确切地说,"骨髓移植"应该叫"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移植的正常骨髓完全替代病人原有的有病骨髓,重建造血与免疫功能。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内的各种细胞一样,新陈代谢迅速,采集约1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在1-2周内,体内机体就会恢复原来水平。
中华骨髓库成立于1992年,2001年12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重庆、陕西19个分库,认定了24个实验室,有5万多份HLA分型资料,已成功配型成功64例,成功移植31例。采集时,所有的器材都经过了严格的消毒,并一次性使用,确保捐献者的安全。抽血活动的费用由中国红十字会承担,如果将来有病人与捐献者骨髓相配,将由病人承担一切费用。(吕红毡 周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