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华药女医生为厦门一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报讯(记者赵强)3年3次献血,最后一次得知和厦门一名白血病患者血型配型成功,华药医院外科医生邓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捐赠造血干细胞。今天上午,经过4天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后,邓敏将走入河北医大四院血液科病房开始首次采集,连同明天共两次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将被立即送往厦门输入患者体内。
■源于多抽的6毫升血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刚刚注射完“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的邓敏。因为河北医大四院近期病房满员,她被省红十字会安排住在省会一家宾馆。
由于连日注射“动员剂”,让邓敏有些不适:低烧,腰背酸痛。不过,正在经历着“拯救另一人生命”的时刻,她一直洋溢着兴奋的表情。
“每次献完血,我都有一种快乐和满足的感觉。”微笑中,邓敏用这样的方式“诠释”着3年来的一次次献血行为:2004年,200毫升;2005年,200毫升;2006年,406毫升。
而就是2006年初的那次献血,让她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捐献者。为此,那一次献血她被多抽了6毫升。也就是这6毫升的血液,开始了邓敏一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
■意外配型成功
今年1月20日,刚刚查完房的邓敏接到了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你的骨髓有合适配型对象,你是否愿意捐赠造血干细胞?”
从得知这一消息起,邓敏就一直被“快乐和满足”包围着,“你知道吗?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配型的成功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这种感觉就像买彩票中大奖一样。”
初配成功不能说明什么,还需要骨髓血型高分辨能否配型。随后的检查,邓敏一直在祈祷。直至3月7日,高分辨配型结果出来了:成功。
3月8日,也是邓敏的生日,她到医院,为最终能否捐赠做最后的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可以进行干细胞采集。“在生日里,还能帮助另外一个人获得生的机会,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随后,省红十字会通知邓敏,4月14日开始注射“干细胞动员剂”,18日、19日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这段时间,我比红十字会的人还急,总给他们打电话询问配型结果,我总担心那个受赠者坚持不了多久。”邓敏笑着说。
■期待着我们都能成功
经过4天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后,邓敏将于今天上午开始为期两天的造血干细胞采集。
“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这两天睡眠质量就不太好。”邓敏说,“以前都是自己给别人治病,这一次我就要躺在病床上接受别人的操作。”
对于那名幸运的受赠者情况,邓敏表示只了解她的姓名、年龄和所患的疾病,其他的一概不知。“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我只希望明天采集成功,而她也能移植成功,这就够了。”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