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耿志明和河北金融学院大二学生许晨琳分别与韩国、香港患者配型成功
这是我省首例为境外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
稿件来源:石家庄日报社新闻网 作者:
耿志明(前左三)和许晨琳(前左二)将成为我省为境外患者“捐髓”并列第一人。
本报保定电(记者 汪洋)昨日上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热闹非凡。接过医院工作人员和红十字会表达敬意的鲜花,耿志明和许晨琳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经过初分辨和高分辨两次检测,两人的造血干细胞分别与韩国、香港两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且最后的体检完全合格。不日内,两人将赶赴石家庄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据悉,这将是我省首次为境外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
【人物】
耿志明 捐髓对象:韩国患者
今年36岁的耿志明,是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心理咨询老师。2006年6月份,保定红十字会开展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时,他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行列。今年2月份,经过国际骨髓库检索,他的造血干细胞与韩国一名男性患者初配型成功。今年4月份,好消息再次传来:高分辨率配型也十分成功。陪伴丈夫一起来医院进行最后体检的妻子说,这些事情耿志明怕她担心,一直在瞒着她。直到体检前两天,才给正在省会培训的自己打了个电话,半开玩笑说“有点事情要商量一下”。当时因为正在培训比较忙,也没来得及问是什么事。培训完后越想越不对劲,就赶紧给丈夫打了个电话,这才知道丈夫将为韩国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他这个人有个优点,不管干什么事都说话算数。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填写捐献志愿书时,就特别注明了‘本人家属已同意’。都到这个份上了,你说我还能不支持他吗?”
学院米玲院长介绍说,学院对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这项活动一直都非常支持。去年报名参加的学生老师数量,远远高出了红十字会分配给的名额。目前学院成为捐髓志愿者的师生已经有800多名。耿志明老师在学院工作已经有十四五年了,经常为同事、学生提供热心帮助,也特别热心于各方面的社会公益事业,品德非常高尚。为韩国患者捐髓的事,他不但瞒着家人,而且也一直没有向单位的同事、领导说,直到红十字会打来电话他们才获悉了此事。去年6月份抽血采样的时候,耿老师因为还要上课没赶上校车,最后是自己打的赶到了采血现场,非常令人感动。能够为韩国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他们为他感到荣幸和自豪,学院将全力支持耿老师完成捐献。
由于从事心理咨询职业,耿志明的性格格外开朗。在整个体检过程中,他脸上始终挂着轻松的微笑:“我的身体比牛还要壮,体检过关绝对没问题。就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咱来说还不是小意思?”耿志明说,自己捐髓是件小事,但却证明了一点:爱心没有国界。
许晨琳 捐髓对象:香港患者
紧随耿志明之后,保定市“捐髓”的喜讯再次传来:河北金融学院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大二年级的许晨琳,与香港一名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两次配型均获成功。她的班主任崔老师介绍说,许晨琳今年22岁,来自井陉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经济条件很是一般。得知女儿要为香港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她的父亲非常理解,也很支持,母亲却觉得女儿身体娇小,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最终在开明的儿媳妇劝说下,她也打消了顾虑,支持女儿完成捐献。许晨琳除了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非常积极乐观,是一个很乐于助人、很愿意奉献的学生,因此她在班里人缘很好,同学们都很喜欢她。而且在校成绩也相当优秀,去年还获得了学校优秀团员称号和二等奖学金。如果这次捐献成功,许晨琳也将成为全学院首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娇小玲珑的许晨琳体重还不到50公斤,但却表现得十分坚强勇敢。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问她,因为身体原因她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可能分两次采集,到时候会不会害怕时,她笑着回答:“不怕,不怕。为了让香港的姐妹早日康复,这几天我会抓紧时间‘大吃大喝’,让自己迅速‘增肥’的。”
【调查】
耿志明创下三个第一
记者从保定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耿志明和许晨琳将分别成为我省第11和第12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同时也是我省开展“捐髓”这项工作以来,首次为境外白血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这在国内也并不多见。而且两人一前一后,全部来自保定,可谓是双喜临门十分难得。其中耿志明老师创下了三个第一:省内首个为国外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保定市实现捐髓的第一名男性志愿者;保定市第一名身份为职工的捐髓志愿者。到目前,保定市骨髓库的近万名志愿者中,已经有五人最终配型成功,两人实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三人正在等待进行捐献。
大学生成“捐髓”主力
保定市的“捐髓”为何喜讯不断?保定市红十字会的彭秘书长解释说,这主要归功于保定市高校较多,在校师生参与这项公益事业的积极性高涨。早在2003年,国家还未成立“中华骨髓库”前,河北大学、河北农大以及原来的省职工医学院三所高校,就已经主动发起“志愿捐髓”活动,还到北京市联系办理过捐髓事宜。我省开展这项活动后,高校师生的积极性更是高涨,每次采血样可提供的名额都不够用。到目前,保定市骨髓库已经有近万名志愿者的资料,如果资金允许,这个数字还会迅猛增长。这其中,高校学生就占到了三分之二强,大学生已成为保定市捐髓的主力军和这项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在他们的感染下,普通市民捐髓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今年采集血样的工作还没开始,就已经有300多名市民向红十字会提前预约了。
彭秘书长介绍说,耿志明和许晨琳两人21项体检内容全部合格后,何时捐髓还要分别看韩国、香港两名白血病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才能确定。如果受者身体条件满足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要求,两人将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捐髓。他们将在省会指定的两家医院完成捐献,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将在第一时间空运到韩国和香港,输入两名白血病患者的体内。
【声音】
面对众多媒体的关注和大家的祝福,做事一贯低调的耿志明淡淡地说:“从填写完志愿书那刻起,我就为这一切做好了准备。”
而许晨琳则说:“我始终认为能用自己的血救人一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我为自己能在不久的将来,在香港多一位血缘相连的姐妹而感到无比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