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救人,这点疼根本不算什么!”河北工程大学23岁的大三学生张晨在为4岁白血病小患者捐髓时,注射动员剂后身体出现不适,但他没有因疼痛而退缩,吃着止痛药坚持捐髓!6月5日,张晨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河北省第116位捐髓志愿者。
6月5日上午11点20分,经过近4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生顺利地从河北工程大学学生张晨的血液中提取到200毫升造血干细胞(俗称骨髓)。采集结束后,救命之髓由专业人员乘飞机送到上海儿童医院,并将输入到来自山东的4岁白血病小患者体内。
张晨出生于1989年,是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2009年10月17日,张晨在邯郸的一次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征集活动中留下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当时就想,如果今后能有幸配型成功救一条人命,感觉挺有意义的。”张晨始终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2011年8月初,张晨接到了河北省红十字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知道配型成功后,特别高兴,一点也不害怕。”张晨对那天接电话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接电话时,张晨的父母就在他身边,虽然母亲有些担心他的身体,但想到可以挽救另外一个生命,这位善良的母亲还是支持儿子捐髓救人。
今年4月初,通过高分辨检测配型和采前体检,张晨和小患者配型完全成功,接下来就正式开始为捐髓做准备。6月1日到4日,张晨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接受了“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释放到外周血中。接连打了4天的动员剂,张晨的身体出现了一些不适,比如后背、胸和身体其他部位疼痛,并出现低烧、打喷嚏等症状。“医生给开了止痛药,疼了就吃点药,没事。”张晨觉得,为了救人吃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在医院打动员剂的时候,我遇见了一个七八岁的白血病小患者,头发已经全掉光了。看到她,我特别心疼,心里更是觉得无论如何我都得救人!就算不吃止痛药,我也得挺过去!”说到这里,这个23岁的小伙子有些动容。
针对张晨在注射动员剂期间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北分库陈日新主任表示,注射动员剂后身体出现短期不适属于正常情况,停药或采集结束后,不适症状会逐渐消失。目前,临床还没有观察到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产生严重副作用的情况,也没有远期副作用。因此,造血干细胞捐髓者可以放心地捐献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