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踏上医生岗位的那一刻,他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医18年,他已记不清自己救治过多少病人。今天,他再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
28日,来自邯郸市成安县人民医院的胡文忠成功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髓”,又一次挽救了一个生命。受他的影响,他的爱人于当日报名成为“捐髓”志愿者。今年41岁的胡文忠,是一名外科医生,平时接触最多的病人是些外伤患者。虽然这次“救人”的方式有所不同,胡文忠说,只要能救人,不管哪种方式,他都会全力以赴。
“当时医院报名的人很多,我确是医院成功实现‘捐髓’第一人,很幸运。”胡文忠告诉记者,2009年9月份,他报名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亦称“中华骨髓库”)。今年7月9日,第一次接到河北分库打来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他说,接到电话第一反应就是需要他的时刻到了,随后他告诉对方,已经准备好,随时都可以。“被需要,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7月17日,胡文忠顺利地通过了高分辨配型和体检。8月23日,中国传统的“七夕”节这天,胡文忠在爱人的陪伴下踏上来石家庄的路。打了5天打动员剂,28日,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胡文忠成功“捐髓”。
胡文忠的此次善举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临行前,女儿对我说爸爸加油,你是我学习的榜样,等我18周岁成人礼那天我也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当志愿者。”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在“救人”的关键时刻,决不能有丝毫犹豫和退缩,这是我的“使命”。
“起初不同意,担心影响健康。”陪同胡文忠前来的爱人陈淑兰说,但是当我亲眼看到生命濒临绝境的白血病患者时,我的心震撼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年龄和我女儿相仿,他们还那么年轻,却要饱受病魔折磨。在他们面前,任何人都会被融化。
于是,她选择在丈夫“捐髓”的同一天抽取血样,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了一名志愿者。“今天是我陪着爱人来捐髓,下次我希望是爱人陪我去。”陈淑兰说。
据河北分库主任陈日新介绍说,胡文忠是河北省第122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者,也是今年河北省成功捐献的第24例。
(来自:长城网。撰稿人:吕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