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8时许,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嘀嘀”声,邯郸“80后”志愿者杨东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开始流入采集袋。将于明天进行捐献的“70后”曹晓哲来到病床前,为他加油鼓劲。同一时刻,北京空军总医院的医生们,也正在为来自保定的“90后”志愿者马双星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马双星:长城汽车集团首例捐献者
2013年9月16日,在北京空军总医院顺利采集。他救助的是北京儿童医院的一名15岁白血病小患者。
马双星,男1990年7月出生,河北保定顺平县人,长城汽车集团徐水分公司焊装车间的一名员工。毕业于石家庄河北化药学院,2010年1月,还在上学的他,就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今年5月,当得知与一名15岁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后,他义无反顾同意捐献。
“上午很顺利,我感觉捐献造血干细胞很平常,没什么特别,就是想为社会做点好事,”刚刚完成捐献的马双星很平静地说道,怕家里人担心,没有告诉家里,但相信家人知道后肯定会理解自己的决定。
至此,他成为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累计第162例,2013年第27例,保定市第24例“捐髓英雄”
杨东:只要有承诺就一定履行
杨东是邯郸曲周第二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杨东配型成功的是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14岁小患者。
杨东出生于1981年9月9日,是曲周县安寨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副院长。他曾多次献血,2010年5月7日在一次献血中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4月28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他配型成功,6月7日做高分辨,7月12日体检。
今天上午,杨东的领导、同事专程来医院看望他。曲周县安寨中心卫生院院长秦玮说:“我们都替杨东感到骄傲,他是我们曲周卫生系统的英雄。他平时工作量非常大,对工作非常认真,干什么都身先士卒,对捐献从来没有犹豫过。”
憨厚敦实的杨东躺在病床上平静地说:“没什么过多的考虑,我本身就是从医的,干这行的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多少有些了解,没什么可怕的。我还是接到通知时的那句话,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按程序走,只要有承诺就一定履行。”
杨东的爱人李娟之前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还要进行手术,担心会对丈夫的身体造成伤害,刚开始时并不理解丈夫的做法。后来,杨东就在网上查资料,给爱人解释,让她了解捐献流程和方法。“现在我很理解他,也很支持他这么做。”说起当初不理解丈夫捐献,李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至此,杨东成为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累计第163例,2013年第28例,曲周县第二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曹晓哲;辛集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曹晓哲,女,石家庄辛集人,1972年生,河北新化集团的一名化验员,2013年9月17日,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为生孩儿童医学中心一名2岁半白血病小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
身体只有45公斤的她,看起来十分虚弱,但是内心却无比坚强。曾多次献血,2009年3月3日加入中华骨髓库,谈起当时的入库她说的最多的就是缘分。“献血时看到宣传册,和献血一样采集点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当时马上就想加入骨髓库,可是辛集那边才学点条件有限,不能留样,后来来石家庄办事,专门到老火车站的献血屋留的血样,没想到时隔四年终于配上了,既然我和小患者有缘,我就一定要救她”。
11:15分,历时三个小时,顺利采集了15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至此,她也成为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累计第164例,2013年第29例,辛集市首“捐髓英雄”。

曹晓哲

马双星

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