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中国红十字会筹资工作坊在塞外明珠、玉龙故里——美丽的赤峰市举办,我谨代表总会对参加此次培训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精心筹备此次工作坊内容的香港红十字会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要感谢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赤峰市红十字会为筹备和组织本次工作坊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2012年,总会与香港红十字会开启了为期3年的筹资合作,每年举办一期筹资工作坊是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引入先进筹资理念、培训筹资工作人员、提升筹资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合作协议,双方的筹资合作应于去年结束。为了巩固和提升合作成果,经商得香港红十字会支持和同意,我们决定今年再举办一期筹资工作坊,并且增加了培训名额,扩大了培训范围。前几届筹资工作坊只针对设立了筹资部门的省级红会进行培训,这次扩大到所有省级红会和副省级城市红会参加培训。需要说明的是,香港红十字会采取的这种筹资工作坊的培训形式,有别于传统的培训和授课,形式比较新颖,内容比较丰富,案例教学、上下互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增强了培训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为了适应新形势,研究和了解互联网筹资的发展趋势,总会还特别邀请了新浪、腾讯和阿里巴巴的专家来为我们讲授互联网众筹和新媒体传播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培训日程安排上可以看出,这次筹资工作坊内容丰富,值得期待。
借此机会,我就红十字会的筹资工作讲几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要充分认识筹资工作的重要性
筹资工作是红十字会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红十字会践行宗旨和使命、履行法定职责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它对于有效开展红十字人道救助工作,发挥好在人道领域的政府助手作用,促进红十字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红十字会要从关系组织生存与发展、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和视野来认识筹资工作、重视筹资工作、研究筹资工作,切实加大筹资工作力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形势,不断改进红十字会的筹资工作。
做好红十字会的筹资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克服“等靠要”、“庸懒散”的思想,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筹资工作的规律,不断与时俱进。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筹资手段和方法,拓展筹资渠道,创新筹资模式。要开阔视野,主动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筹资理念和成功的筹资案例,并根据中国国情和红十字会的自身特点进行完善和改造,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中国红十字会筹资新案例。
二、“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想起最近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互联网+”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被纳入顶层设计。
国家发改委在《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对“互联网+”进行了诠释,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可见,“互联网+”不仅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也意味着改革创新、开放包容的理念,正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互联网+”也将发挥解构传统公益行业的作用,带来公益行业的质变,尤其是在资源动员、捐款监管、公开透明等方面带来巨大变化。
“互联网+”与“+互联网”是有区别的。“+互联网”指的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简单叠加。两者之间只是物理式的组合,解决的是既有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种组合不会带来传统产业的质变。“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重新改造,也就是说互联网在融合了传统产业之后,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再造,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模式。这种组合是化学式的质变,带来的是新的产业模式的出现。就“互联网+”对公益行业的影响而言,互联网不仅是公益组织工作的手段和载体,还应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工作模式。
“互联网+”势必对公益行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概括而言,互联网让公益活动的传播变得快速高效,让公益筹资变得便捷通畅,让公益组织的运行和管理变得公开透明。互联网捐款的选择性、便捷性和透明性将会有利于那些优秀的、有创新意识的公益机构获取更多更好的资源。互联网在为我们创造巨大机遇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优胜劣汰的生存竞赛。只有那些主动进行公益产品创新、运作创新、积极寻求与互联网结合的公益机构,方能在互联网时代的这场竞争中决胜千里,赢得发展的重大机遇。
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浪尖,红十字人应当以历史的使命感、时代的责任感,努力顺应时代潮流,迎接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三、努力做好“互联网+”时代的筹资工作
互联网拥有庞大的潜在捐赠客户。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6.48亿互联网用户,其中85%的用户是用智能手机上网,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真的到来了。根据专家对美国网络捐赠的分析,网络捐赠和网民数、网民对电子商务的信心以及网民对公益组织的信心是正相关关系。我国已经有超过3.61亿的网购用户,据调查,55%的互联网用户非常信任电子商务,同时60%的互联网用户非常乐意在互联网上进行分享。整个互联网的内在驱动力就是网友的分享精神,比如微信朋友圈就是网友这种分享精神的集中体现。
互联网已孕育了强大的公益力量。这几年,网络公益逐渐发展壮大,展现了网络平台优势,也让人们见证了强大的公益力量。一些灾难事故发生后,人们通过网络组织社会公益力量,更快捷、高效地向灾难现场提供志愿服务,借助网络唤起了人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灾难所造成的伤亡,网友自发在网上“点燃”蜡烛进行哀悼。还比如,爱心人士通过网络募集一些旧衣服、旧书本,捐助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一些拥有教育、医疗等专长的志愿者经常通过网络向人们传授知识、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这些都很好地诠释了网络公益的时代内涵。网络公益是社会公益事业拥抱互联网的结果,它的出现丰富了“互联网+”的内涵,让网络变得更有意义,也给社会公益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造就了一批成功的筹资案例。近年来,微博、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工具在公益筹款中得到广泛运用,创造了“免费午餐”、“爱心包裹”、“冰桶挑战”等一批成功的互联网筹款案例。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支付手段创新了高效、便捷的捐款渠道,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以后,突破了时空限制,人们只需要在手机客户端里随时操作便可即时实现公益捐赠。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个人捐赠一般占到捐赠总量的80%左右。我们有理由相信,个人捐赠未来也会成为我国公益捐赠的主要来源,我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捐赠力量。
红十字会应当认真研究和探索互联网筹资工作。一是要积极借助支付宝、微信支付、淘宝公益网店等筹款渠道,主动参与互联网筹款的市场竞争。这次筹资工作坊我们专门邀请了新浪、腾讯、阿里巴巴的互联网专家来为我们进行讲座,他们是在互联网公益领域拥有资源、富有经验的公益新锐,大家不仅要向他们学习互联网筹款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与他们交朋友、积极建立联系,为开展互联网筹款做好准备。
二是要精心设计互联网筹款项目。互联网筹款项目既要符合网络特色、社会需求和红十字宗旨,又要适应“短平快”的互联网特征,即项目流程链条短,管理模式扁平化,项目执行快速高效。互联网既是筹款平台,也是公开透明的平台,互联网的快速高效,对我们的项目执行和反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回应网友和微信朋友的关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我们的项目进展和成果。
三是要善用网络平台传播“红十字好声音”。要积极通过新媒体、社交媒体,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表现形式,将鲜活生动、接地气的受益人、捐赠人故事呈现给公众,通过与公众的实时交流和互动,增强项目影响力,提升红十字公信力。
四是要学会与网友打交道,培育红会的网络捐赠人。做好互联网筹资工作,需要网友和微信朋友的广泛参与。筹资首先是要筹人。与线下打交道相比,在互联网上与捐赠人交流难度更大,因为无法面对面交流,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性别、职业等。但网友的活动也会有其自身规律,我们要对网友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他们的喜好和行为,设计相应的网络公益活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例如,腾讯公益平台上最主要的捐赠人都是85后、90后,他们占了捐赠总人数的80%。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85后、90后,他们的消费和购物观念和老一辈人不一样,他们的财富观念与老一辈人也不一样。我们需要去关注这部分人群的特点,给予他们参与感、归属感、价值感,把他们发展成红十字会的支持者和长期捐赠人。
总之,要做好“互联网+”时代的筹资工作,必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的“创业”就是筹资,我们的“创新”就是要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我们必须自觉融入到互联网大潮中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广泛性和开放性,不断拓展红十字会的筹资渠道,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与时俱进,真正让红十字会的筹资工作“飞”起来。
参加这次筹资培训的学员,有的是分管筹资的会领导,有的是具体负责筹资工作的,红十字会的筹资工作做得好不好,你们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希望大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未来几天里,深入思考,积极参与,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红十字会的筹资工作必将通过你们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开创新的局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