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捐献遗体(器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要面对周围亲友的反对和世俗的眼光。因此,很多想捐献遗体(器官)的人顾虑重重,有的还在不断做思想斗争和做说服家人的工作,还有的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王双(化名)就属于后者。一次突发状况让全家有了捐献的想法
王双和父母有捐献眼角膜的想法最早是在十年前,但真正坚定了这种想法是在2012年。
王双的爸爸年轻时从北京下乡来到沧州,父母都在北京。几年前,王双的奶奶摔折了腰,需要照顾。王双的妈妈就只身去北京照顾婆婆。
2012年12月29日,天降大雪。当天上午9点多,王双的妈妈下楼送小姑子到家属院门口,顺便去超市买菜。刚走到马路边,突然就晕倒了,昏迷不醒。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一家医院的病床上。
得到妈妈住院的消息,王双急忙从沧州赶过去。医生告诉了她老人晕倒的事情。原来,王双的妈妈突发脑溢血倒在了路边。有一位过路的中年妇女拨打了120,并通过手机的通话记录,联系到了王双家的邻居。多亏了这位好心人,王双的妈妈及时被送到医院,这才转危为安。
北京发生的这次意外,把一家人都吓坏了。之后,王双的妈妈心态发生了许多改变。当时,她已经快60岁了,身体很好,从来没住过医院。经过这件事后,她觉得人的生命有时候很脆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意外。从北京回来之后,王双的妈妈在电视、报纸上看到有捐献眼角膜的新闻,自己也动了心思,想要在死后捐献器官。她时常跟老伴儿和闺女念叨着:“等我百年以后,就把身上的器官都捐出去,救助需要的人。”王双的父亲却担心:“我这一身病,捐了恐怕也没人要吧?”王双对妈妈捐献器官的想法也十分支持,但并没有真正去做。想要捐献却又顾虑重重
著名歌手姚贝娜去世后,将角膜捐出,这又勾起王双一家人捐献的念头。王双的妈妈让女儿去打听捐献的事情。王双对捐献看得很开,她说:“光明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去世后也是一把火烧了,为什么不给需要的人啊?”王双的父母也很洒脱,都这样对王双说:“我们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死后就是不烧非得要埋,浪费土地资源啊!将来,你就把我们的骨灰扬到大海里。”
一家人虽然都很开通洒脱,但在器官的捐献问题上还存在着顾虑。王双的妈妈有哥哥和姐姐,但她并没有和自己的哥哥姐姐提起过捐献的事,她担心他们不认同自己的想法。
王双跟记者联系后,记者想给他们一家写篇报道,可王双的老公却不愿接受采访,这也是她坚持要用化名的原因。在王双老公的眼里,这件事情没什么值得报道的。另外,他也有一个很担心的问题。他怕报道出去会被周围的人议论,怕听到“这家人这么爱出风头,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等类似的话语。
王双老公的担心,恰恰是当前一些有捐献想法人的顾虑。在填写捐献遗体志愿表的时候,有很多志愿者都怕把自己的一家人推到风口浪尖上,怕一件好事变成了坏事,因此顾虑重重。
王双对记者的报道还是认可的,她觉得报道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大家都悄悄的,怎么感召别人啊?比如姚贝娜,再比如之前捐献的人,如果不宣传,我们也不会知道捐献眼角膜可以救人啊!
王双和父母有捐献眼角膜的想法最早是在十年前,但真正坚定了这种想法是在2012年。
王双的爸爸年轻时从北京下乡来到沧州,父母都在北京。几年前,王双的奶奶摔折了腰,需要照顾。王双的妈妈就只身去北京照顾婆婆。
2012年12月29日,天降大雪。当天上午9点多,王双的妈妈下楼送小姑子到家属院门口,顺便去超市买菜。刚走到马路边,突然就晕倒了,昏迷不醒。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一家医院的病床上。
得到妈妈住院的消息,王双急忙从沧州赶过去。医生告诉了她老人晕倒的事情。原来,王双的妈妈突发脑溢血倒在了路边。有一位过路的中年妇女拨打了120,并通过手机的通话记录,联系到了王双家的邻居。多亏了这位好心人,王双的妈妈及时被送到医院,这才转危为安。
北京发生的这次意外,把一家人都吓坏了。之后,王双的妈妈心态发生了许多改变。当时,她已经快60岁了,身体很好,从来没住过医院。经过这件事后,她觉得人的生命有时候很脆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意外。从北京回来之后,王双的妈妈在电视、报纸上看到有捐献眼角膜的新闻,自己也动了心思,想要在死后捐献器官。她时常跟老伴儿和闺女念叨着:“等我百年以后,就把身上的器官都捐出去,救助需要的人。”王双的父亲却担心:“我这一身病,捐了恐怕也没人要吧?”王双对妈妈捐献器官的想法也十分支持,但并没有真正去做。想要捐献却又顾虑重重
著名歌手姚贝娜去世后,将角膜捐出,这又勾起王双一家人捐献的念头。王双的妈妈让女儿去打听捐献的事情。王双对捐献看得很开,她说:“光明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去世后也是一把火烧了,为什么不给需要的人啊?”王双的父母也很洒脱,都这样对王双说:“我们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死后就是不烧非得要埋,浪费土地资源啊!将来,你就把我们的骨灰扬到大海里。”
一家人虽然都很开通洒脱,但在器官的捐献问题上还存在着顾虑。王双的妈妈有哥哥和姐姐,但她并没有和自己的哥哥姐姐提起过捐献的事,她担心他们不认同自己的想法。
王双跟记者联系后,记者想给他们一家写篇报道,可王双的老公却不愿接受采访,这也是她坚持要用化名的原因。在王双老公的眼里,这件事情没什么值得报道的。另外,他也有一个很担心的问题。他怕报道出去会被周围的人议论,怕听到“这家人这么爱出风头,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等类似的话语。
王双老公的担心,恰恰是当前一些有捐献想法人的顾虑。在填写捐献遗体志愿表的时候,有很多志愿者都怕把自己的一家人推到风口浪尖上,怕一件好事变成了坏事,因此顾虑重重。
王双对记者的报道还是认可的,她觉得报道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大家都悄悄的,怎么感召别人啊?比如姚贝娜,再比如之前捐献的人,如果不宣传,我们也不会知道捐献眼角膜可以救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