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遗体捐献近10年 登记人数未破千

信息时报讯(记者 熊佳焰 通讯员 马秀丽)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红十字会获悉,自2000年广州开展志愿遗体捐献至今近十年,进行遗体捐献登记的才906人,而成功捐献的仅为160人。有医学院代表指出,目前学院用以教学、科研的遗体标本不够使用,接收的遗体捐献人士多局限在广州,这与市外市内运输收费相差太大有关。

 

  从外市接收尸源运费太贵

 

  记者获悉,2009年广州共收到96份捐献申请,30人成功捐献。市红十字会会长欧阳炳惠表示,去年96人比起往年已算较多,遗体捐献人数每年在渐渐上升。   

  据悉,遗体捐献跟器官移植不同,一般对捐献者身体健康状况要求不高,如癌症患者,身上有腐烂、器官有病变均可捐献,即使肢体残疾也不影响。但目前遗体捐献登记不包括意外死亡人员。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院长陈省平说,去年该学院接收捐献登记者中2/3为老年人,有律师、医生、公务员等,最小的是一位刚考上大学的女高中生。作为广州4个遗体接收站之一,去年该学院共有50多人来捐献登记,成功捐献的20人,远远满足不了每年100具遗体的需求。

  据知情人透露,遗体不够原因有二:一是人们捐献观念仍需转变;二涉及运输费用、人力成本问题。据悉,近两年该学院接收捐献遗体基本限在广州市内,“广州殡仪馆的车运来才300多元,若从佛山市跨地区运来,殡仪馆的车一趟就要1500元,这些钱学校虽有专项经费,但跨地区收费仍贵了不少。”而医学院无专职机构或人员负责遗体运输,且车辆无救护车编制,只能倚赖殡仪馆的运输车。

 

  解剖遗体前先办感恩仪式

 

  陈省平告诉记者,每个医学院的学生都要进行遗体解剖,“这是一种特别珍贵的生命教育,我们每次上解剖课第一课前会办感恩仪式。遗体捐献者在我们眼里是‘无语良师’,他教我们怎么当医生,仪式就是邀请遗体捐赠者家属代表、新生、老生一起,在庄重环境中献花,表达对生命的敬重,之后才开始上课。”陈省平说,面对“无语良师”,多数未来的准医生们都会当场泪流满面。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