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河北邯郸残疾男子愿将角膜分捐台湾邯郸两女孩

曲变形的手握笔在志愿捐献登记表上郑重落款

  初夏明媚的阳光中,一名身材矮小的残疾人坐在残用车上,扭曲变形的手紧握着一支炭素笔郑重而艰难的填写公民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申请登记表。昨天对残疾人王同先是个很特别的日子,因为两年来他想捐献遗体心愿终于有了着落。同时他还有个愿望,就是把自己的眼角膜分别捐献给邯郸和台湾的两个女孩子,即便在自己离世后也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微薄之力

  经过先期的沟通,王同先和市红十字会约定昨天是填写公民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申请登记表的日子。早上不到8点半他和妻子已经在市红十字会门口等候了。王同先今年47岁,家住浴新南街道办事处水文社区,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身材矮小,双腿不能行走,两只手扭曲变形,即便是用手机拨个电话对于他也是很难的。虽然身体残疾,但王同先很是善谈。“政府每月都给我发低保维持我的生活。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就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吧,也算是我能尽的微薄之力。”

  上午9点半,经过记者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热心联系,市大川公证处的公证人员也赶到现场。王同先由于身体不便,就在市红十字会楼下的小院里填写起公民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申请登记表和公证声明书。对于王同先捐献眼角膜的心愿,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会尽量尊重王同先的愿望,但是他还要到市第三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合格后才能捐献角膜,随后他们会帮助王同先联系医院,协助其进行检查。

  家的温暖

  采访中,王同先说到他的家庭,他去年结的婚,妻子郑秋可今年43岁,看起来很年轻,是王同先心中的宝儿。“我是一个健全的人,几年前离异后一直带着女儿过着漂泊的生活。”郑秋可说,老王需要人照顾,而我和孩子也需要一个安定温暖的家。我家老王人很善良,也很聪明,你都不相信,他还会刻印章呢!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的我都要和老王商量着来,他可是我的主心骨。

  妻子说着,旁边的王同先一脸幸福的笑。“其实我们认识已经3年了,走到一起不容易啊!”王同先说,虽然家人对秋可有些误会,但是秋可人很好,对我照顾的很周到,经常一勺一勺的把饭喂到我嘴里,有时我感觉她很像妈妈。我家的收入不高,生活很清苦,秋可打工一个月才几百元,我就有个低保,但有个家我们已经感觉很满足了。

  找个工作

  采访结束的时候,王同先不好意思地说,希望记者能帮他找份工作,只要他能胜任,干什么都行,给多少钱也不在意。这样自己也能自食其力,还能帮帮妻子贴补家用。

  本报记者 安志宏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