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青年佟玖珊今年21岁,2005年读高二的他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高额的医疗费令家庭负债累累。父母每月定期到血站捐献血小板,以让儿子享受用血优惠。即便如此,佟玖珊还是多次因没有足够的医疗费而中断治疗。去年,本报《贫寒夫妇献血救子情动青龙》连续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各地读者纷纷慷慨解囊,捐来善款6万余元以及大量药品,一颗颗爱心温暖、激励这个不幸而又坚强的家庭…… (本报记者:杨琦) “我的病又重了,看着父母为医疗费急得掉眼泪,想到他们拖着虚弱的身体频繁献血,我非常难过,我打算放弃治疗。一年多来,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我想用捐献眼角膜的方式回报好心人,回报社会。希望能给别人带去光明,让这份爱传递下去!”病床上的佟玖珊给记者打来电话,委托记者能帮他实现这个心愿。 病情反复治疗费难筹 玖珊决定放弃治疗 6月13日上午,记者随秦皇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赶到了青龙满族自治县,佟玖珊和父母住在青龙镇政府家属院的门卫室,10多平方米的小屋内闷热潮湿,只有一张双人床及破旧的家具,墙壁上满是渗水后留下的印迹。 由于老家房子位于非常偏僻的农村,医疗条件有限,2005年佟玖珊患病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住到这里。此时,佟玖珊静静地坐在床上,输着维系他生命的血小板。 据玖珊的母亲石女士讲,今年2月中旬,玖珊突然感到头疼,消化道再次出血,随即被送到了位于石家庄市的省第二医院,经过4天的抢救,终于脱离了危险。之后,又被送到无极县一家专科医院。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然而,高额的医疗费再次成了拦路虎。3月下旬,医院虽极力挽留,但她和儿子还是无奈地返回了老家。半个多月前,玖珊再一次出现消化道出血瘫软在床上,由于实在凑不到钱,只能靠吃止血药及一些好心赠予的中药勉强维持,病情危急时则输上一袋血小板。 “孩子看到我和他爸天天为医疗费发愁心里非常难过,提出不想再拖累家人决定放弃治疗,并要捐献器官。起初我和丈夫坚决不同意,但看到孩子坚持,且把捐献当成了回报社会的心愿,加之实在凑不到钱,我们终于被说服了!”石女士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回报社会捐出角膜 玖珊成青龙首位捐献志愿者 玖珊告诉记者,他曾在电视上看到捐献器官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甚至生的希望。父母及社会上的好心人给予他的关怀太多了,他只能将捐献作为回报。起初他决定逝后将遗体及眼角膜都捐了,但父母坚决不同意。出于对父母的理解,他决定只捐眼角膜,希望能给别人带来光明。记者注意到,泪水一直在他的眼眶里打着转。继而,微笑又浮上了他的面颊。 当日上午10时30分许,佟玖珊在秦皇岛市公民生前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书上签字,成为秦皇岛市第43位、青龙满族自治县首位眼角膜捐献志愿者。玖珊长舒一口气。此时,在他的视线之外,身边的父母正悄悄抹去眼泪。 ■记者手记 6个无偿献血证记录着2005年至今,父母已献了18个单位的血小板及400毫升血,折合为18400毫升血;一个普通的笔记本记录着一年来全国各地好心人捐来的善款及药品。 这些数字深深印刻在佟玖珊心中,让这个青年在病重之时,还想到了奉献社会。佟玖珊的经历和记者曾报道过的救助者大体相同:不幸得了重症,面对巨额的医药费一筹莫展。但他面对死亡的坚强却令人敬佩。据了解,只要有足够的资金,玖珊的病还是有治愈的可能,希望好心人能向他伸出援手,挽救这个知道感恩的年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