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母亲遗愿,我伤透了心》新闻追踪 本报讯(记者王凤伟)昨天下午,河北省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调查“李金花老人捐献眼角膜未果”一事的详细情况,同时透露,我省将出台相关规定,明确眼库的责任。
“我们省眼库本来就很缺乏眼角膜,既然有志愿者愿意捐献,无论是医院还是医生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随叫随到,决不应该发生逝者家属苦等医生事情。不但伤了逝者家属的心,也伤了我们的心。”这位负责人坦言,“这件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教训,我省尚缺乏足够的器官捐献工作经验,尤其是捐献眼角膜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尚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另外,有关单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是导致该事情的因素之一。”
这位负责人透露,近期将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以规范捐献眼角膜工作,将具体规范以下条目:何时上门看望捐献眼角膜志愿者、随时和志愿者保持联系、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现场接受逝者的捐赠、何时为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等等。并且明确眼库等各方面的职责和责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转变观念,视捐献眼角膜志愿者为“上帝”,以赢得捐献眼角膜志愿者们的支持和关注,避免发生伤及志愿者及家属的事情再次发生。此外,我省还将考虑尽快增设眼库,尽量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逝者捐赠和眼角膜移植手术,让逝者家属不再苦等医生,使失明的患者尽快看到光明。
这位负责人最后表示,本周将去李金花老人家中探望家属,尽量取得家属的谅解。
这件事真不应该发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报昨天刊登的《未完成母亲遗愿,我伤透了心》一文,引起省会市民的强烈关注,他们通过本报热线表示“这是件伤害公众感情的事情”。以下是市民部分实录:
省会市民张先生:遗憾啊!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应该,这件事不仅家属伤透了心,也伤透了我们的心!
刘女士(某旅游公司任职):为什么会出现逝者家属苦等医生的现象?这对逝者、对家属、对公众都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应该追究眼库的责任!赵先生(捐献眼角膜志愿者):医院的做法对逝者来说太不尊重了!如果这样,我以后肯定不会捐献眼角膜了!
张女士(媒体工作者):咱河北省眼库不是整天都在喊零库存吗,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医院医生究竟还有没有职业道德?
王先生(外来打工者):在全省各地市都建立眼库,这样就可避免逝者家属苦等医生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