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感谢您愿意在危急关头对我伸出援手,让我有更大机会战胜病魔,重获新生,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感谢您的古道热肠,也感谢命运以这种奇妙而独特的方式将我们的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1月3日,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郑先生收到了一封受捐者手写的感谢信,洁白的纸张、质朴的语言,字里行间表达了浓浓的感激之情。
今年39岁的郑先生,是邯郸市邱县陈村回族乡人民政府的一名公职人员,他平时虽然话不多,但内心火热、细腻和善良。在工作岗位上,他一直充满热情和专业精神,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助老关怀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还扎根基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工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做事认真负责、低调真诚。”郑先生的同事霍先生说。
2016年9月,郑先生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中华骨髓库志愿入库活动中,首次了解到可以用造血干细胞救治血液病患者。本着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的初衷,他留下了血样,申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时光匆匆。今年8月的一天,正在工作的郑先生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当听到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征询他捐献意愿时,他不禁欣喜起来,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运的事让自己碰上了。郑先生经过考虑,认真地回答:“我愿意”。之后,他积极配合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通过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郑先生说,能用一点奉献去拯救一个濒临破灭的家庭,用血液去点亮别人的生活,他感到非常值得。
一切进行都很顺利,11月3日上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深红温热的血液从郑先生的手臂流出,经过血细胞分离机,396毫升“生命种子”汇聚成一股爱的暖流,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郑先生表示,这就和献成分血一样,对身体没有损害,希望更多爱心人士都能够加入进来,让社会充满更多温情和关怀。
至此,郑先生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6324例、河北省第71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