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邯郸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静:寻找生命对接的天机

 

责任心有时候关乎生命,比如张静的工作,做到了,一个人的生命就能得救;做不到,就留下天大的遗憾。还有一点,就是即便做到了,张静也永远不知道得救的人是谁。

这种独特的工作属于红十字会,张静是我市红十字会中负责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工作人员。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有效途径,但非亲缘关系配型成功率非常低。2001年,我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大量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数据,为需要移植的病人建立了数据库。

这项工作挽救了许许多多本已深处绝境的人们。但每一例配型成功皆大欢喜的背后,都有红十字会人员的“动员”,这种“动员”件件关情,远超过工作范畴。

动员说容易也容易,有采集样本时志愿者留下的电话,打过去通知一声,再帮助志愿者体检,符合标准后捐献就行了,但很多时候“再动员”的过程充满了难以想象的波折。

光找人就是道坎儿。有时候志愿者捐献了血液样本,过了很多年,突然和一位病人配型成功了,找当时的捐献者就不是一个电话能办到了。

只凭四年前的一丝线索,费尽周折2011年,邯郸的一位志愿者捐献时还在外地上大学,配型成功的时候她早已经毕业4年,手机号不知换了几个。

这种情况下找不到谁也说不出来什么。但张静觉得,没配型成功也就罢了,配型成功找不到志愿者,她自己都觉得无法交代。那就找人吧,她翻看当年采集地点的记录,离一所大学很近,找学校查学籍资料,做了无数工作,磨破了嘴皮……就这么一步步地找下去。

有一天,那位志愿者接到了父亲的电话,问她是不是曾捐献过血样?这件事连那位志愿者自己都忘了,她真的想不明白张静是怎么找到她父亲的。

后来这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个生命就这么从死亡线上挽回了。张静不敢想,如果没有找到当年的志愿者,事情会怎么样。

志愿者临行前出状况,千钧一发找人顶多算麻烦,但还有更千钧一发的。2012年,一位叫孙雷的年轻志愿者配型成功,再动员的过程很顺利,孙雷本人非常配合。张静松了一口气,将情况通知省造血干细胞库:“没问题了!”哪知最大的问题偏偏出来了。

到了上午9点出发的时间了,孙雷却没有出现。孙雷电话里说:“出状况了,我爸不同意。”一句话,张静的汗当时就下来了。

到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不大了解,或者认为是抽骨髓,或认为对身体危害极大,相比于捐献8毫升血样,决定捐献的过程需要极大的勇气。

那边等待接受捐献的病人已经提前进了无菌舱做准备,这边不捐了,那边患者就会死亡。原来从始至终,孙雷一直瞒着家里人,临出发前一天晚上被父亲发现了,家里炸了锅,父亲坚决不让儿子去,亲戚们轮流劝。孙雷甚至被威胁断绝父子关系。

孙雷左右为难,张静试着做孙雷父亲的工作,盛怒之下的家长根本不听。一个念头决定一个陌生人的生命,这时“能说会道”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张静沉默许久,对孙雷说:我信任你。

也许就是这句话让孙雷下定了决心,毅然踏上了捐献之旅。孙雷没有去石家庄,而是到了黄骅,骗父亲说不捐了,到奶奶家散心。张静全程陪着,还将需要提前注射的针剂带到黄骅,和孙雷每天偷偷到医院注射。熬了5天之后,两人赶到石家庄,终于完成了捐献。

此前的每一天,张静都在极度紧张中,每天都提心吊胆,害怕孙雷放弃,害怕孙雷家长发现。捐献完成的一刻,张静一下子坐在椅子上,长长松了一口气。后来得知孙雷回家后怕家人发现胳膊上的针眼,不敢进家而住在酒店时,还在石家庄的张静立即让丈夫煮了红糖粥送过去。这让孙雷非常感动:“如果我没有捐献,这一生我都活在阴影里,是张姐一直在保护着我支持我,否则我做不到。”

根据保密规定,张静和孙雷永远不会知道病人的身份。

天使的翅膀,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在红会工作六年时间,张静“动员”的效率在全省出名,40多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在她的动员下完成了捐献,邯郸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连续数年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很多人纳闷地问她,你是怎么说动志愿者和他们的家人的?

其实不光是说,更多的是做,做到志愿者不好意思对张静说“不”。

在捐献之前,志愿者要到医院做体检,张静全都跟着,伺候着,风风火火,作风泼辣。“你是志愿者,是爱心奉献者,你做好体检,剩下的我来!”张静说。挂号、排队、取单……张静像踩着风火轮一样停不下来。看病的人很多,张静挤来挤去,满头大汗,忽然发现所有人都盯着她看,有人还窃笑。低头一看,衣服扣子挤开了,露着肚子。张静脸一红,但事关捐献,开就开了,张静扣上扣子,扭头又挤了进去。

志愿者验大便,从男厕所出来,发现张静站着:“我怕你忘了带纸,你喊一声我找人给你捎进去。”到了这一步,哪个志愿者还好意思说“不”?

更多时候,捐献的坎儿在志愿者的家属那里,当工作做不下来的时候,张静干脆直接上门,跑到人家里,当面锣对面鼓,一边拉家常,渐渐晓以大义,最终做通家属的工作。时间长了,名声在外,其他省市遇到做不下来的工作,也找张静出马。

2012年,省红十字会向邯郸市红会求助,点名找张静。原来张家口一位志愿者配型成功,但家人坚决反对,当地做了很多工作也做不通,于是想到张静。张静奉命赴张家口“破冰”。她和志愿者的母亲裴女士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后,终于使对方态度渐渐松动。关键时刻,张静又拿出邯郸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事迹报道:90后女教师张爽、撒谎也要完成捐献的孙雷、身有残疾却捐献了两次的志愿者杨雪川……在邯郸志愿者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前,裴女士的母亲终于动容了,不再反对女儿的捐献活动。

张静从不认为自己是光荣的,她认为每一位志愿者才是真正的天使,而自己只是沐浴在爱的阳光中的幸运的人。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