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迎十大宣传报道之四---抓住应急救护的“黄金四分钟”

今年1月的一个清晨,家住嘉禾一方的方红红(化名)睡得正香。突然,隔壁房间传来外婆的一声呼救。她和妈妈连忙来到外婆房间,只见外婆已晕倒过去。“快做心肺复苏!”方红红深吸一口气,稳定住紧张的情绪,十指相扣,掌根重叠,借助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重重按压外婆的胸部,一下,两下,三下……用力按压了二十多下后,外婆终于长舒一口气,眼睛缓缓睁开。几分钟后,救护车赶到,老人被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经诊断,老人是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引发心脏骤停,病情非常危急。医生告诉方红红,如果不是她及时采取措施,老人可能就救不回来了。
方红红是一名大一学生,她关键时刻做出的急救动作,得益于市红十字会组织实施的高校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记者从各大医院了解到,我市突发状况的院前急救成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少患者在被送往医院前,由于得到了周围人简单却关键的紧急救护,为保住生命或顺利医治奠定了基础。
从去年开始,沧州医专新生入学军训多了一项特殊的课程——这就是8个课时以上的应急救护普及培训。严格、枯燥的军训中穿插了这样的实践项目,学生们自然“不亦乐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实验,有的扮演病人,有的扮演急救人员,大家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了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意外伤害等基本救护技能。
在学校学生中推广自救互救和逃生避险技能,是市红十字会与相关部门共同推动的、以政府购买方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应急救护初级培训工作。2014年市财政支持专项经费18.7万元,以沧州医专为试点,培训师资81人、初级救护员198人,完成了3800名新生的初级培训工作。2015年后此项工作将向沧州师范学院等其他高校拓展,并作为今后一项长期性工作坚持下去。
在高校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之前,我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技能普及活动已在城市社区、企业学校、农村村镇开展多年。2008年,市红十字会就联合多个部门,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在学校青少年、党政机关企业单位职工和城乡居民中开展群众性自救互救与逃生避险知识和技能普及教育,培训各类群众4万余人,免费向近10万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发放《沧州市红十字家庭急救手册》。
今年,这项工作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动力”。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起、国家彩票公益金出资、市红十字会组织实施的“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落户运河区,项目以“小手拉大手,健康安全一起走”为主题,开展“救护员培训”“学校安全教育体验活动”“群众性应急演练”“亲子讲座”“主题宣传活动”,在多轮互动和实践中,点燃了全民应急救护的热情和信心。
提高公民自救能力的同时,市红十字会也加强红十字救护员队伍建设。2008年以来,在交通系统和石油、化工、电力、建筑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中培训红十字救护员50余万人。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勇说:“当突发伤病来临,救命的黄金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四到六分钟,而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普及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就是为了不错过应急救护的‘黄金四分钟’。”
一项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总能在紧急关头派上用场,这也让更多的人重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浮阳宜景小区的居民禹先生说:“这项工作的宣传让我深切感触到院前救助和院后救助同样重要,这是一项保护生命安全的大工程,作为市民我们更应该融入这项工作,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多一份保障。”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