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里之外的江苏来到石家庄,姜文翩和母亲专程感谢“捐髓”恩人宋永斌
■河北已有82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宋永斌是首位与受捐对象见面的志愿者
■医生说“捐髓”有轻微酸痛感,但不会影响健康
19岁的江苏姑娘姜文翩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遇到石家庄市民宋永斌,如果没有这位大哥哥给她捐献造血干细胞,她的生命能在白血病的摧残下坚持多久。
昨日,姜文翩和母亲乘火车从千里之外的江苏来到石家庄,面谢恩人。
造血干细胞捐献之后,按国际惯例,鉴于很多医学、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捐献者和接受者一般不接触。宋永斌是河北82名成功“捐髓”志愿者中首位与受捐对象见面的。“如果疼一下能换回一条命,值!”他说。
■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 他们配型成功
江苏女孩姜文翩身患白血病,不移植造血干细胞将黯然凋落。输入石家庄市民宋永斌捐献的“骨髓”后,姜文翩与死神擦肩而过。“妈妈给了我第一次生命,哥哥(宋永斌)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姜文翩说。
昨日10时,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北省分库办公室,19岁的江苏姑娘姜文翩紧紧握着石家庄市民宋永斌的手,又感激地拥抱宋永斌:“谢谢哥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旁边,姜文翩的妈妈周元仙看见女儿的救命恩人也眼圈通红,紧紧握住宋永斌的手。
姜文翩一家人和宋永斌结缘,早在2006年12月28日。那一天,宋永斌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被植入姜文翩体内。
2005年3月份,姜文翩总是贫血,感冒了一直不好,干活儿也没有力气,去医院检查发现,她竟患上了急性淋巴性粒细胞白血病。如果不移植造血干细胞,这个年轻的生命将很快凋落。
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周元仙卖掉了房子和店铺,并联系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当时,配型成功的概率为几十万分之一。
幸运的是,一个多月后传来消息,有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和姜文翩初配合格,石家庄印钞厂工人、时年27岁的宋永斌便是其中一位。
更加令姜文翩一家人惊喜的是,经过高级配型,宋永斌与姜文翩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6个位点全部相合。
医学上,HLA的6个位点有3个以上相合就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除了孪生双胞胎的6个位点能够相合,拥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也仅有25%的配型成功概率。
因此,宋永斌与姜文翩配型成功,也是一个奇迹。
宋永斌连续采集了两次造血干细胞,输入姜文翩的体内。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姜文翩重获新生,经过大半年的排异反应,她的身体逐渐恢复。
如今,19岁的姜文翩已经成长为一名大三学生,正在无锡一所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陶艺专业,身材高挑,白净,文静,爱笑。除了干重体力活儿有点累,她的其他身体指标与正常人无异。
“妈妈给了我第一次生命,哥哥(宋永斌)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要来河北看看哥哥。”姜文翩说。
■原来是陌生人 现在体内流着一样的血
移植造血干细胞后,姜文翩的血型也从原来的B型变成了跟宋永斌一样的O型。“我们比亲兄妹还要亲。”姜文翩说。
按国际惯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之后,鉴于很多医学、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捐献者和接受者一般不接触,并且在一年之内,供患双方不能见面。
2007年身体逐渐康复的日子里,姜文翩得知10月11日是“捐髓”恩人宋永斌的生日,曾用几个月的时间绣了一幅十字绣——徐悲鸿的《奔马》作为生日礼物,委托河北省红十字会交给宋永斌。
生日当天,在河北省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姜文翩还与宋永斌在网上视频。“那天摄像头坏了,光能听见声音,根本看不见人,也没跟哥哥见到面。”姜文翩不好意思地说,尽管如此,还是让她开心了好几天。
这次来石谢恩,姜文翩和妈妈准备了很久,她知道宋永斌喜欢喝茶,于是专门给宋永斌带来宜兴茶叶。
虽然宋永斌与姜文翩是河北省82对捐受者中唯一一对见过面的,但这次却是他们第二次见面了。“上次见面之前,女儿知道要见她哥哥(宋永斌),高兴地一晚上都没睡着觉。后来又听说可能见不了面了,又一晚上没说话。”姜文翩的妈妈周元仙说,能当面向恩人道谢,一直是她们的最大心愿。
坐在大哥哥宋永斌身旁,姜文翩一直开心地笑。移植造血干细胞后,姜文翩的血型也从原来的B型变成了跟宋永斌一样的O型。“现在我身体里流淌着哥哥的血,我们比亲兄妹还要亲。”姜文翩说。
“看到妹妹身体健康,我觉得自己像完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相信面对这个生命,每个人都会做出同我一样的选择。”宋永斌说。
那次“捐髓”后,宋永斌成了石家庄市第二位、河北省第十位、全国第57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如果疼一下能换回一条命,值!”
姜文翩的家人曾担心恩人的身体会受影响,但见面后发现他身体不错。医生表示,捐献造血干细胞有轻微的酸痛感,但不会影响健康。
对于“捐髓”恩人宋永斌,姜文翩的家人曾担心他的身体会受影响,但见面后发现他身体不错。
“很多人认为,捐献骨髓需要全身麻醉,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拿一支大粗针管扎进脊椎里面,然后就会看见黄黄的液体流出来,疼痛刺骨。”宋永斌说,其实“捐髓”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而是跟捐献血小板没有太大的差别。
左右胳膊都扎上针,中间连接着导管;随着床头的血细胞分离机开始运转,血液从静脉中流出;经导管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之后顺着导管再从另一只胳膊的静脉输回体内。如此循环中,造血干细胞被分离到血袋里,只有轻微的酸痛感。
“5年了,没感觉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以前怎么活动现在还怎么活动。”宋永斌说。
截至今年8月8日,河北省已有82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们采用的都是这种外周血采集方式。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河北医大四院血液内科医生刘海生说,采集完成后,轻微酸麻感将逐渐消失。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可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昨日,在与姜文翩见面的现场,宋永斌回忆起第一次与姜文翩见面的情景。“当时妹妹看见我很激动,哭得不成样子了。而我看见重获新生的文翩好好地站在我面前,就像当年看见我儿子从产房出来一样。那种创造生命的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是刻骨铭心的。”
“如果疼一下能换回一条命,值!”宋永斌说,这也是所有“捐髓英雄”的共同心声。 ■文/本报记者陈雪
■摄/本报记者王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