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石家庄印钞厂工人捐骨髓 江苏女孩获第二次生命

  燕赵都市网记者刘红/文 记者赵海江/图

  8月12日,2006年曾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江苏女孩小姜,专程千里迢迢来河北感谢当初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哥哥”,以了却多年以来的心愿。河北省红十字会首次搭桥,让供患双方在河北省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见了面。见面时,小姜激动地握住供者宋永斌(我省第十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手说:“谢谢你,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小姜的母亲在一旁擦拭着感动的泪水。

  “爱”让小姜绝处逢生

  小姜告诉记者,2005年春天,刚上初中的她总感觉身体乏力,没劲,总爱感冒,且一感冒就很长时间好不了。去医院化验血液,发现血色素极低。2005年3月8日,她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一噩耗,让她原本并不富裕的家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为了给她治病,父母卖掉了家里的房子。自强不息的小姜还向江苏红十字会申请拍卖自制绣品,筹钱治病。同时,通过江苏红十字会向中华骨髓库寻找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石家庄印钞厂工人捐骨髓江苏女孩获第二次生命
 
 

 

  江苏女孩小姜和妈妈拉住恩人宋永斌的手,舍不得放开

  

石家庄印钞厂工人捐骨髓江苏女孩获第二次生命
 
 

 

  “兄妹俩”相拥,约定要做一生的兄妹

  2006年9月,小姜得到江苏红十字会的通知,称中华骨髓库为其找到3个初步相配成功的供者。需要依次做高分辨检测,第一位接受高分辨检测的是河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宋永斌。这个消息,使小姜激动了好几天。“我当时就想知道这个恩人的情况,想跟这位好心的大哥见见面,但碍于中国红十字会捐赠双方两年内不允许见面的规定,只是从江苏红十字会口中得知了恩人的名字。”

  当年9月底,江苏省红十字会又传来了好消息,已联系好江苏省拍卖总行,准备2006年10月23日为小姜举办一场特殊的拍卖会。拍卖当天,江苏省拍卖总行将小姜制作的20多幅十字绣拍卖所得的1.15万元全部给了小姜,用于移植手术。这次特殊的拍卖会虽然募集的资金不多,但是小姜自强不息的事迹通过新闻媒体,迅速传遍了江苏大地,热心的市民、单位、企业家纷纷解囊相助,很快募集到了30多万元的救命钱。

  2006年12月12日,小姜住进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病房,准备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善良小伙“捐髓”救命

  跟小姜配型完全相合的河北小伙宋永斌,当年28岁。他是石家庄市第二位、河北省第十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宋永斌是石家庄印钞厂的一名工人,2003年一次献血时,他成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说,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可以说是不经意间的事。当时去血站献血时,工作人员问他愿不愿意抽点造血干细胞血样。他没多想就同意了。没想到自己这么幸运,真有人和他配型成功了。

  2006年9月,听到和小姜配型成功的消息时,宋永斌感觉非常幸运。他说,“听说患者是个小女孩,我也是当父亲的,能理解患者父母的心情,能帮忙就帮忙。”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按照河北省红十字会安排,2006年12月21日,宋永斌到河北省医大四院打第一针动员剂。12月26日,宋永斌在妻子的陪伴下到河北医大四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当他静静地躺在血液内科病床上,看着自己鲜红的血液在从管道中流进流出,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挽救一个人生命的大事。

  12月28日,宋永斌的造血干细胞“乘坐”飞机运往南京,送进小姜所住的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病房,并成功移植进入小姜体内,13天后小姜的造血功能开始恢复,41天后活泼聪颖的小姜走出了层流病房无菌舱,移植后的第100天,小姜顺利康复出院。

  第一次视频见面未如愿

  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小姜欲见救命恩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她不断跟河北省红十字会联系,要求跟“恩人”见见面。但中国红十字会有规定,不管双方同意与否,供患双方两年内不允许见面。小姜按捺着与恩人见面的这种渴望,一直等到了2007年10月11日这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正是宋永斌29岁的生日。宋永斌向河北省红十字会提出,能不能通过网络见一见一直牵挂惦记的南京小妹妹。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积极与小姜联系,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的帮助下,双方约定于10月11日晚上开通视频在线交流。可不巧的是,当时视频出现问题,两人只能通过网络听到声音。

  宋永斌得知小姜身体恢复得很好,正在家里努力复习落下的课程,准备重返课堂。

  2009年3月30日,河北省红十字会才决定让两人实现见面的心愿。当时为了给小姜一个惊喜,宋永斌在离石赴南京前给小姜打电话,说工作忙去不了了。小姜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一听这话,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躺在床上,饭也不吃了。”她说,当天晚上女儿一宿没睡,嘴里不停地念叨,他不来了……

  3月30日早上8时,当小姜听到敲门声去开门时,才知道恩人来了。小姜说,当时我和母亲抱住恩人大声痛哭。几年来压抑在她们母女心头的感激之情骤然爆发。宋永斌告诉记者,她们哭得一塌糊涂,是我强忍着才没让眼泪掉下来,“那感觉,语言难以形容。”

  这次见面,注定了两个人一生的“兄妹情”。从那以后,小姜有空就打电话问候宋永斌,而宋永斌也时常在网上传递对妹妹的关心。

  小姜来河北了却心愿

  几年过去了,小姜由移植时的14岁女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如今在无锡一所学校读大专。

  造血干细胞移植几年来,小姜的身体一直挺好。可她心里总是惦记着远方救命的“哥哥”,总想和哥哥见见面。通过电话,知道哥哥这几天时间较宽松,自己也正在放暑假,跟妈妈商量后,决定暑假期间前来。据她讲,这次她给哥哥带来了他喜欢的无锡特产茶,这是他跟“哥哥”聊天时知道的。宋永斌说,自从“妹妹”知道他这个爱好后,只要有机会,就让别人给他捎点来。

  小姜说,自从移植哥哥的造血干细胞那天起,她的血型就从B型转成了O型,她的性格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了。“这次我要请哥哥吃顿大餐,”小姜说,她这次来,一是看看哥哥,二是请哥哥吃顿饭,看看哥哥日子过得咋样。“兄妹”俩的感情就在这种相互交流和关爱中交融在一起。他们决定要做一生的“兄妹”,而且“兄妹”俩有个约定,就是在各自所在地做公益事业。

  自从病好后,小姜又开始编织十字绣,用卖十字绣的钱,帮助一个没爹没娘的小姑娘。宋永斌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也曾多次做公益活动。好几次,他和单位同事到石家庄郊县的希望小学捐款捐物。“兄妹”俩称,共同做公益事业的约定将跟他们的友情一样,与生命同在。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