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有10多万因角膜病致盲者,登记志愿捐献角膜者却不足300人 400名患者预约移植 “眼库不足200名志愿者登记捐献眼角膜,志愿捐献眼角膜接收站也只有近100名志愿者登记捐献眼角膜……”6月3日,河北省红十字会一位负责人掰着指头数着。
“而我省因各种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却有10多万,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眼病患者通过眼角膜移植是可以重见光明的。”但遗憾的是,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少之又少,面对角膜的巨大空缺,眼病患者们只能在黑暗中期盼。“角膜的‘供需’形成巨大缺口,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心急,因为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没有眼角膜,对患者而言最坏的情况是失明。”
“两年多了,没想到登记捐献的志愿者会这么少。”省红十字会负责人说,况且这些登记的志愿者们大都是年轻人,远水解不了近渴。
据了解,目前,仅在眼库预约角膜等待移植的患者就达400余人,这其中不少患者因没有眼角膜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眼角膜移植手术仅六例
2005年10月,河南打工妹单晓霞完成了生前夙愿——捐献眼角膜。
今年4月,秦皇岛原副市长吴昌荣逝世后将光明留在了人间。
今年5月,省会出租车司机周金元离开人世后也将光明送给了别人。
……
河北眼库成立两年来,仅仅成功地为六位志愿者进行了捐献眼角膜手术。而这六位志愿者的义举使我省数位眼病患者重新见到了光明。
让眼库专家们忧虑的是,眼库自成立以来至今没存放过一片眼角膜。“只要有志愿者捐献的眼角膜,移植手术马上就做,从不在眼库停留。”
河北眼库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感慨,“让众多患者重见光明,我们缺少的不是技术,是角膜!”据这位专家介绍,角膜移植在我省已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移植手术,对于一些角膜条件较好的患者,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
据了解,一双眼角膜最多可以使四位患者的眼睛复明。可根据角膜患病的区域来分别移植,如角膜周边区,角膜中央区,角膜干细胞移植等,如果正好匹配的话,四位患者就可以同时获得光明了。
一边是角膜病致盲的患者焦急地等待,一边是眼库“零库存”的尴尬现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零库存”呢?河北省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一些传统落后观念是阻碍角膜捐献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受传统观念束缚,如受“全尸”观念影响,大多数人不愿在身后捐献角膜。即使有部分人思想开通,家属也会因种种原因加以隐瞒或阻挠。而对于一些年轻的志愿者而言,随着时间的变化,他们的地址和电话都会改变,即便是本人去世,其死亡时间和地点也很难知道。
昨天上午,记者对33位市民采访后发现,尽管多数市民表示,捐献眼角膜是件好事,可一旦涉及到自己,均表示须征询家属意见。
社会学者建议“立法”
“当一双眼睛闭上的同时,请让另一双眼睛得到睁开的机会。”
这句话,在河北省红十字会各项宣传活动中是被叫得最响的。但,这句话要想实现,须经过一个过程。河北省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这个过程或许很“漫长”,或许很“短暂”,若要实现,需要让每个人都能提倡或做到“人逝神去身尤在,奈何一炬已成灰;不如奉献人需物,尚留光明在人间”。
而在昨天的活动现场,省红十字会再次发出倡议,希望全社会积极关注、支持和参与眼病患者和眼角膜捐献工作,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捐献眼角膜志愿者行列中来,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以帮助他人重见光明的方式得以延续。
有关专家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党政机关干部、学医从医人士应带头签订捐献角膜志愿书,以带动全社会改变观念。因为社会的每个人既是医学发展的支持者,更是医疗服务的直接受益者。
社会学者则建议,尽快建立起器官捐赠和移植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在角膜等器官的捐献与移植立法方面还存在空白。缺少捐赠法,致使捐赠没有法律基础和保障。在西方一些国家,身后捐献器官已经非常普遍,相关法律相对完善。如美国的志愿捐献者身上都带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捐献者的详细情况和医院的联系电话,一旦志愿者意外死亡,任何人都可以拨打医院的电话告知,医院则可根据该捐献牌合法利用亡者的器官为其他人造福。
相关新闻
省会多部门举行“爱眼日”活动
燕赵晚报讯(记者王凤伟)6月6日,是全国第十一个爱眼日。昨日,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干预中心,联合举办的“省会6·6全国爱眼日大型公益咨询活动”在省会文化广场举行,省会的知名眼科专家为市民免费提供了查看眼病、眼保健咨询等服务。
同时,由省红十字会、市残联和石家庄眼科医院举行的“防盲治盲,全民参与”的爱眼日宣传活动正式展开,该活动将为百名贫困眼病患者免费做手术治疗。
相关链接
如何捐献眼角膜
据省红十字会介绍,我省眼角膜捐献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自愿性、身后性和无偿性。只有捐献者达到这三个原则,才能填写《捐献遗体眼球志愿书》,在去世之后进行捐献。如果您想捐献眼角膜可与省红十字会或河北省红十字眼库联系,热线电话:(0319)7615376、7615346。同时,可到“省志愿捐献眼角膜接收站”登记,咨询热线为87819995。
需说明的是,一旦志愿者去世,请执行人或直系家属马上(最好在志愿者身后6-8小时之内)与眼库联系。如果志愿者去世后未及时与眼库联系,其角膜细胞就将衰竭,再进行移植就易产生排斥反应,其后果将会导致角膜移植手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