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鑫铭 王凤伟 静静地躺在了采髓室的床上,看着自己的血液从血细胞分离机里环绕两周……昨日上午,河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的田园园,为救助北京一个素不相识的5岁白血病男孩,捐献出57毫升造血干细胞。 从小怕扎针 可这次她只抖了一下 昨日9时30分,在省四院采髓室,田园园喝完两小瓶液体钙,随即将一张精美的贺卡递给省红十字会一名工作人员。“帮我把这个卡片带给小男孩。”贺卡上写着:虽然我们彼此不曾相识,但我已把你当成自己的弟弟……祝你早日康复。 9时45分,采髓工作开始。园园安静地躺在床上,医务人员将导管针头扎在她的血管里,园园轻轻地抖了一下,没有出声。见女儿如此,坐在床边的田妈妈,对女儿一笑,侧过身时却从眼角处滑落一滴泪水。“她从小就怕扎针。” “我的血挽救一条生命,值” 田园园今年20岁,湖北襄樊人,是河北医科大学一名大三学生。2006年5月,她在校团委组织的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中登记报名,并采集了血样。 今年3月,省红十字会接到上级通知,田园园与北京一名5岁白血病男童初步配型成功。经田园园本人同意,省造血干细胞配型试验室为其进行了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等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认可以移植造血干细胞。据悉,类似非血缘关系配型的几率只有十万分之一。 “我的血挽救一条生命,值!”田园园接到通知后表示,她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但需经父母同意。 爱女心切 父母曾极为担心 田园园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心里就是宝贝疙瘩。今年3月,田园园远在湖北襄樊的母亲朱玉霞听女儿说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吓了一跳。“我没多少文化,但知道造血干细胞是人体的精华,怎么能随意抽取呢?”田园园的父亲田福功说,他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否影响身体健康,也不太清楚,所以不敢贸然同意。 田园园见父母那么担心,态度又不明朗,赶紧向他们介绍相关知识,可父母爱女心切,仍不同意。田园园担心,如果不尽快说服父母,有可能耽误患者的治疗,于是她求助河北省红十字会,请他们将相关资料寄到湖北她父母的手里。 看了材料,田园园的父母了解了造血干细胞对身体的作用,三天后他们同意了。“抽取造血干细胞的确对身体没危害,而且通过材料我们还知道,患者是一个5岁男孩,非常需要帮助。”田福功和妻子在得知女儿捐献干细胞的日期后,于11月26日赶到石市,为女儿助阵。 造血干细胞 成功输入患者体内 昨日13时10分,57毫升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被装到塑料袋里。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立即乘火车赶往北京。16时,造血干细胞被送到患者所在的北京道培医院。17时,田园园的造血干细胞成功地输到了患者体内。 今日进行第二次采集 昨日19时,记者联系到田园园,她说,她身体很好,没什么不适应。但由于北京的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体重增加,还需要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所以她必须尽快休息,准备30日的第二次采集。 据了解,田园园是我省第25位,我市第6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