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全退出

大病依然困扰民众 河北需建立社会救助长效机制

 

 

 

核心提示

  虽然慈善机构的救助项目不少,虽然新农合报销比例不算太低,但当孙凯这样的大病儿童求助时,我省的社会救助依然“缺氧”。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省的社会救助“供氧不足”呢?有关人士认为,我省缺少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

  慈善组织救助覆盖面窄

  为了帮助大病儿童家庭解决孩子的看病问题,近年我省各慈善机构努力募捐,并根据捐赠者意愿设立了一些救助项目,比如河北慈善总会的慈善助困救心工程、河北省红十字会的小天使基金等。这些项目都是定向的,不但不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有许多的疾病都不包括在内,像肝豆病等。

  河北省儿基会负责接待求助的小宋在自己的QQ空间写道:说实话,每年我的办公室都有几十个这样走投无路的家长前来求助,但因为没有专项基金,我们只能尽自己的一点力——— 把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和地址给他们,或是给媒体打个电话寻求他们的帮助,也大多无果。

  她告诉记者,因为做慈善救助工作的缘故,她对我省其他慈善机构的救助项目有所了解,每接待一个先心病的孩子,就建议到河北省慈善总会求助,因为那里的先心病救助是全部免费的;如果办公室来了一个白血病的孩子,就介绍到河北省红十字会,不论资助多少,毕竟那里有这样一个资助项目。“无奈的是,每年到我们这求助的孩子中,绝大多数都是我省没有资助项目的‘怪病’。”她说,面对着家长焦灼的神情、面对孩子企盼的目光,他们真的感到难受而无奈。

  新农合报销难救急

  像其他大病儿童一样,小孙凯加入了新农合。按《河北省2011年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基本框架》要求,到不同级别住院治疗的参合农民,其住院补偿比例也不一样,其中乡级最高,为75%-80%;市级为65%-75%;省级为55%-65%;省外三级及以上为45%-55%。省卫生厅正在辛集市和元氏县试点儿童大病救助项目,目前也仅限两种白血病和四种先心病。

  河北省红十字会宣传部部长刘慧君多年从事社会救助宣传工作,并对大病救助有所思考。她认为,其实我省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也不算太低,关键是一些特殊费用不能报销,但大病儿童又不能不用,比如白血病要输血小板、尿毒症要输白蛋白。这些费用别说普通家庭,就是富有家庭也会被拖垮的。“新农合能报销的那一部分,救不了急。”曾在省儿基会工作数年的韩红红告诉记者,因为我省新农合“即时结报”制度尚不能在每个医院实施,有些孩子受限于看病后拿着费用单子到新农合经办机构报销,致使其真正需要钱的时候,新农合补偿往往派不上用场。比新农合报销补偿更为置后的,就是我省的医疗救助,不但救助数额低,而且不能及时拿到。韩红红说,每年年底前,患病的孩子才能申请到这笔钱,看病期间根本用不上。

  社会救助渠道不通畅

  “患病的孙凯很不幸,获得社会救助的孙凯又很幸运。”韩红红说,其实有很多像孙凯一样患大病的孩子,既没有得到项目的救助,也未能获得社会爱心人的救助。她说,就目前而言,我省救助项目外的大病儿童与爱心人士之间没有长效沟通的渠道,从而使社会慈善资源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我省社会慈善资源和求助信息不匹配的问题,省红十字会宣传部的小仝有一个想法:建立一个慈善救助网站,在这个网站上,刊载我省所有愿意公开自己求助信息的大病儿童的诊疗信息和家庭情况,以此引起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同时公布所有爱心人的捐赠善举。

  小宋告诉记者,因为经常在网上搜索救助信息,她知道现在社会上有不少零星的志愿者自发组织,他们自觉组织起来,或在朋友圈内募集善款,或在网上募集资金,对自己感兴趣或有特殊感情的群体中的困难家庭进行帮助。“慈善资源不缺,关键是如何让他们发挥作用。”韩红红说,目前我省的社会资源比较分散,每当媒体有报道的时候,他们才集中起来发挥一次作用,而这样的运作,只能使极少的困难家庭得到帮助。

  呼唤社会救助长效机制

  就像省政协委员们提案称,要想让更多的“小孙凯”能及时快捷获得社会救助,我省应建立一种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而且政府不但不能缺位,而且还要起主导作用。

  省红基会理事长王淑琴告诉记者,就拿上海的少儿医疗互助金来说,正是上海市政府、教育部门的推动,才一路呵护着“少儿医疗互助金”成长起来。现在上海财政每年为每个孩子注入50元,儿童家庭拿50元。不分病种,只要有孩子患病,每年最高可报10万元。像白血病这样的孩子,只要不是紧急治疗或骨髓移植,基本可以维持治疗。“医疗互助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约束医院的滥用药和大处方。”王淑琴说,因为红基会的先心病项目,她得知医院的收费相差太大。比如同样是一个心脏搭桥手术,在省级大医院需要七八万元,而某专科医院,却仅需三四万元的费用。

  在我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王凤珍曾多次提案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的慈善救助机制,以彻底解决大病儿童的救助问题。她说,“有关大病儿童救治长效机制问题,我连续五六年提案了”。据了解,2006年她到承德市妇联工作后,救助大病儿童便成了她心中的“结”,今后她还会为解开这个结而继续努力。

河北省红十字会 ©冀ICP备11010659号-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