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在逝者与生者间传递
曹大姐逝去13小时后,角膜成功植入第一名女孩燕燕眼中,两位女孩的患病眼睛将重见光明
昨天(11日)上午,经过邢台眼科医院大夫们1个多小时的努力,由石市已故白血病患者曹英兰女士捐献的眼角膜,被顺利植入两名眼病患者眼中,使她们很快可以重见光明。
昨天上午一大早,邢台眼科医院的病房里便开始忙碌起来,为保证最佳手术效果,必须尽快将供体眼角膜移植到患者眼中。昨天凌晨才从石市返回邢台的该医院眼六科主任吴彦超只是短暂休息了6个小时后,便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手术准备中。
上午9时,患者东东和燕燕被分别推进手术室。紧接着,手术开始了。通过医院的电子设备,记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手术的全过程。只见燕燕左眼的病变角膜被切除,接着,已经备好的供体角膜像戴隐形眼镜一样被轻轻地放在其眼球上。紧接着,大夫开始了穿针引线。燕燕的整个手术持续了约60分钟,于上午10时53分顺利结束。“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很成功。”为燕燕做手术的大夫吴彦超高兴地说。11时21分,东东的角膜移植手术也顺利完成。
手术之后,眼缠绷带的东东激动地说:“眼好以后,我就可以上学了。”她表示长大以后,要向曹阿姨学习,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东东的母亲在女儿手术之后,感激地对记者说:“虽然我们没有见过曹大姐,但我们能感受到曹大姐的那份爱心。希望大姐一路走好。”燕燕和她的母亲也同样表达了感激之情。
据吴彦超大夫介绍,四五天之后,两名女孩的眼部绷带即可拆掉。如不出意外的话,两位女孩的患病眼睛将重见光明。
□逝者追忆
那是种发自内心的爱
在曹英兰病重的过程中,有许多曹英兰以前的朋友、同事前来探望。其中不少人都是多年未见过面,在报纸上得知曹英兰的事迹以后,专程找到平安医院进行探视。
小精灵幼儿园的园长王雅玲提起曹英兰至今还唏嘘不已:“那是一个太热爱孩子的人。”王雅玲回忆说,当初该幼儿园建园时,曹英兰是骨干老师之一。那时候,幼儿园的许多老师都很年轻,初次接触幼教工作,管理起孩子来,尽管也是爱护,但总是放不开。但曹老师就不同了,她对于孩子的那种爱,是发自内心的。
王雅玲现在还能够清晰地记得这样一幕:当曹英兰来到教室之后,一群孩子围了上来,爬到曹英兰的膝盖上、背上、怀里,甚至还把曹老师拉倒在地。曹老师爽朗地笑着,和孩子们一同嬉戏。孩子们喜欢曹老师,曹老师也真心地爱着孩子们。她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许多年轻老师和孩子家长。至今,许多孩子的家长还时不时向王雅玲打听曹老师的近况。
对于曹英兰捐献角膜的义举,王雅玲很是敬佩。王雅玲总结说:“想一想,曹老师确实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但她身上的那种亲和力是幼儿园其他老师身上所不具备的。曹老师喜欢孩子,热爱生活,她捐献角膜也就不足为奇了。”
□爱心呼唤
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捐献
鲁韶音是河北省红十字会眼库的负责人。据她介绍,目前全国有400多万患者需要通过做角膜移植手术才能复明,我省这样的眼病患者有10万余名。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在邢台眼科医院设立的河北省红十字眼库中,自愿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登记在册的只有60多名,其中不少都是年轻人。最小的只有16岁,是张家口的一位正在读中学的女孩,年龄最长的80多岁。
据了解,眼角膜捐献要符合三个原则:自愿性、身后性和无偿性。只有捐献者达到这三个原则,才能填写《捐献遗体眼球志愿书》,在去世之后进行捐献。
目前,为了使身后捐献角膜的“光明传递”工程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发展,河北省红十字会在邢台眼科医院建立了河北省红十字眼库,接受志愿者们的眼角膜捐献,以使更多盲人朋友重见光明。河北省红十字眼库联系热线电话:(0319)7615376、7615346。捐献志愿书网站下载:http eyehospital com。
□背景资料
角膜移植是治疗因角膜类疾病而致盲的唯一有效的手段,由于供体角膜在我国严重缺乏,许多明明有希望复明的病人,不得不继续生活在黑暗之中。许多发达国家都制订了较完善的器官移植法律。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规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急需用角膜等器官或组织,死者的亲属不在场,不需经亲属同意即可摘取;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规定,只要死者生前或其亲属未加拒绝,即可摘取,有的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规定,只有死者生前才有权拒绝捐献器官,死后其亲属无权拒绝。我国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习惯上遵从1979年由卫生部颁布的《解剖尸体规则》,无论是尸体解剖还是摘取器官,必须由亲属决定,即使死者生前愿意,但如果亲属改变死者初衷,医疗部门也不能摘取。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尸体器官的摘取,从而也限制了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
10日晚上9时许,邢台眼科医院眼六科病房,东东和燕燕盘腿坐在各自的病床上,她们正期待着即将为她们的眼睛带来光明的爱心———眼角膜。
东东来自衡水,今年15岁,读初三。小姑娘戴着一副眼镜,如果不仔细看,很难看清她的右眼已经接近传统意义上的失明。“她的右眼视力现在是0 06,而失明的标准是0 05。也就是说,如果不做角膜移植手术,她的右眼将会失明。”东东的经治大夫崔增敏说。
去年冬天,东东右眼患上了真菌性角膜炎,检查视力为0 06,几近失明。要想治愈,必须做角膜移植手术。医院同时将小东东的情况输入了该院的患者资料库,等待角膜的出现。
“医院让我们回家等,当时尽管抱着一线希望,但怎么也没想到好事会来得这么快。”说到此,东东的妈妈顿住了,声音开始变得哽咽了,“当我把有人要捐献眼角膜给她,她的眼睛马上就可以恢复正常告诉她时,孩子问我,‘那捐献给我的那个人怎么办?’我当时就愣住了,我不知道怎样跟孩子解释。”
这个解释直到10日晚上才由眼科大夫崔增敏讲给东东:“一个好心的阿姨快要不行了,是她志愿将她的眼角膜捐献给你们两个的。”小东东听懂了崔大夫的话,她低下了头,默不作声。“以前我们担心孩子思想有负担,现在也该告诉她了。”东东的妈妈说。
与东东同病房的另一位眼病患者叫燕燕,来自邯郸,今年21岁。燕燕在此之前已经明白了捐献眼角膜的一些情况,接受采访时,她两眼始终注视着窗外,很少说话。“这姑娘可能是大了,明白自己就要接受的眼角膜的来历,她今天下午出去溜达了好长一段时间。”崔增敏介绍说。
燕燕的左眼视力下降是因为病毒性感染引起。因为这只害病的左眼,本来准备去年结婚的她却没有结成,邻村的对象提出了分手。“人家尽管没说什么原因,但肯定还是为眼的事,要不也不会那样。”燕燕的妈妈说。
“手术做好后,俺燕燕也就不用再为结婚的事发愁了。”燕燕的妈妈长出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