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非官方组织但比官方组织更具意义的援川队伍。
这是全国第一支以“红十字会”名义挺进四川灾区的援助队伍,飘扬的红色会旗所到之处洒下了希望的种子。
这是一支以生命的名义挺进汶川的队伍,一次又一次的余震随时都能将这支队伍掩埋在废墟之下。
30余万物资和13颗滚烫的心,8个日日夜夜,驱车辗转万余里,目的只有一个--援助四川。
5月20日至5月27日,以河北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张淑琴为队长的河北省红十字会“援川物资医疗队”带着省委、省政府和燕赵儿女对四川灾区群众的关怀,从石家庄驱车赶赴四川广元、德阳、绵阳、汉旺、安县、什邡、九龙、晓坝等地慰问受灾群众。
灾区人民需要,我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前线()
四川告急!汶川告急!北川告急!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
当天晚上,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事业为宗旨的河北省红十字会紧急向社会发出了支援四川的募捐公告,号召社会各界踊跃奉献爱心,支援四川,支援汶川。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河北省红十字会异常忙碌。由于社会各界捐款异常热情,河北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张淑琴不得不紧急赶场,赶了一个场,再赶下一个场;谢谢,再谢谢。短短几天时间里,她无数次出现捐款场合,无数次的道谢。
5月19日下午,当张淑琴从新闻上看到四川九龙镇、德阳市等地受灾群众仍缺乏食品和药品时,她和她的同事们在也坐不住了-带药品、物品等亲自赶赴四川,慰问当地受灾群众。
当天晚上,河北省红十字会紧急联系有关单位,很快一箱箱整齐的药品、一盒盒急需的食品、一套套崭新的被褥被装入车内。
5月20日清晨六时,一支由河北省红十字会组织的慰问队正式踏上开往四川的高速。这支慰问队在为灾区人民送去燕赵儿女的问候的同时,也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急需的药品、食品等物品。
据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张淑琴介绍,此次赴受灾地区的目的有两个:为灾区人民送去急需的药品、食品、被褥、矿泉水等物品;看望我省援川医疗队、唐山红十字会援川医疗队和自费赶赴四川救灾的唐山热心市民宋志永。“初步行程路线是先抵达绵阳,看望那里救死扶伤的我省援川医疗队;随后将转至绵竹,看望在那里忙碌的唐山红十字会医务人员;最后还将抵达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汶川,看望在忙碌的唐山热心市民宋志永。”
这支慰问队由八人组成,由河北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张淑琴带队,一同前往的还有河北省红十字会新闻中心主任刘慧君、媒体记者及部分医疗单位的专家。
27小时的“急行军”()
6时04分,石家庄高速路口。
8时45分,进入山西境内。
9时02分,驶过阳泉市。
15时27分,看到黄河。
18时20分,陕西西安。
22时46分,陕西汉中。
…… ……
饭在车上吃,司机轮班倒替,上厕所三分钟时间,晚上不住宿——从今天早上6时45分踏上高速那一刻起,河北省红十字会援川慰问队就开始“强行军”,伴随一个个熟悉的城市名字,四川这个让燕赵儿女最为牵挂的地方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距离四川越近,张淑琴等人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激动缘于高速路上交通部门的“绿灯”——听说是奔赴灾区支援的物资和专家,不收费!激动缘于与我们同行的司机,大伙儿看到支援灾区的条幅,都自动闪到旁边,让我们先行;激动还缘于与我们同路的车队,在山西阳泉高速,我们碰到了一支由当地卫生局组织的援川物资医疗队;在襄汾高速服务区,我们还碰到了自费的山西热心人赵同亮及他的四个朋友,虽言语不多,但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让受灾的人们尽快恢复生产、生活,让失学的孩子尽快重返校园。
“我们都在支援四川!”“向参加支援灾区工作的同志们致敬!”“向奔赴四川灾区的专家致意!”“你是最可爱的人!”从河北到山西,从山西到陕西的每个服务区都标有这样的条幅。“你们辛苦了,喝点水吧!”在芝川高速服务区,得知我们是支援四川灾区的物资医疗队,一位热心大妈硬塞给我们几瓶矿泉水,随后眼含热泪转身离去。“司机师傅,你们是最辛苦的!”在陕西秦岭高速服务区,看到我们的援川车队,服务区工作人员热情地递上一瓶矿泉水、一个刚煮好的咸鸡蛋、一个极具陕西特色的小吃白吉馍。
一定要和时间赛跑!张淑琴要求司机师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灾区!因为,张淑琴明白,四川急需;受灾的人们急需物品、药品。早一分钟抵达,或许就意味着有一个或两个或更多的生命得到救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挤,挤于四方援川情!19时55分,虽说还没入川,车队行至陕西户县时,就已显得异常缓慢,异常拥挤,高速公路上挤满了陕西、山西、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河北等一辆辆满载对灾区人民深情厚谊的物资车,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将物资送到灾区人民的手中!”
快些,再快些!近了,又近了,更近了!
时间定格在21日12,在没吃饭的情况下,带有“河北省红十字会”标志的车队平安且顺利地进入四川境内。带着7900万燕赵儿女的问候和牵挂,这支队伍终于来到了全国人民都牵挂的地方-四川。
难忘的8个日日夜夜()
21日,广元,九龙,绵阳。
22日,德阳,安县,晓坝。
23日,什邡、九龙、汉旺。
24日,德阳。
25日,成都……
短短的8个日夜,大多数时间可以说都是从车上度过的。每到一处,河北省红十字会“援川物资医疗队”都会急匆匆卸下货物,给受灾群众及河北省援川的队伍送去简单的慰问后,又匆匆离去。
“恩人啊,谢谢你们,你们千里迢迢地来了!”5月21日中午时分,当队伍抵达四川九龙镇时,标有“河北省红十字会”的车队似乎给整个镇带来了希望。药品,衣服,食品……接过这些救命的物资,当地受灾群众激动地哭了,握着张淑琴的手紧紧不放。
此前,包括在这里支援的唐山红十字会医疗队来说,喝水、吃饭,甚至就连基本的换洗内衣都是问题。随着张淑琴等人的到来,这些问题被迎刃而解了。
“当时我们就想,灾区急需药品,早到一天,对灾区的意义就不一样。”张淑琴说:“既然来了,就要尽可能地多做点事情,再尽可能地多做些事情。”
余震、落石、塌方……他们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但队员们没有一个退缩。张淑琴说::“途中的房屋垮塌无数,道路上最大的石块有卡车那么大,路两边的山体随时都可能垮塌,看上去的确吓人。但你不能退缩,谁让你的使命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5月22日晚,德阳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余震,幸运的是这支队伍除了惊吓,没有队员受伤。对于这一次的“冒险经历”, 张淑琴说:“要说不害怕那是假的。而且,作为整个活动的负责人,如果万一有人出了事,这个责任谁来负?怎么负?现在想起来,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比较‘敞亮’,因为这是做善事,就对痛苦和危险有了抵抗力。”
在安县,张淑琴亲自慰问了当地的受灾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慰问中,她希望灾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积极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在晓坝镇,张淑琴还看望了在灾区服务的卫生防疫人员,在慰问的同时,她希望防疫部门要做好消毒工作,保证灾区群众都能喝上清洁的水,确保灾区灾后不发生重大疫情。
在德阳人民医院,当获悉这里缺乏抗生素药品时,张淑琴紧急打电话给后方,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备齐药品赶赴四川。
在汉旺,看到当地受灾群众缺衣少食时,张淑琴等人二话不说,匆匆从车上搬下食品和衣物,看着老乡们微笑的面容,张淑琴长长出了一口气。
活着就是幸福,活着生命就有意义,必须让活着的人好好地活下去。就是凭着这一信念,就是因为有“红十字会”,张淑琴等人以生命的名义奋力前行,并以以生命的名义支援这个被。
每天平均休息6个小时,遭遇数次较为明显的余震。8天行程万里路,路虽说并不太长,但对他们来说,这个行程的特殊意义在于:为灾区献爱心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灵魂经受了一次“洗礼”。
“虽然人回来了,但我的心还在灾区,还在牵挂着那些受灾的群众!”尽管从四川归来,但张淑琴说:“没有人知道,灾难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降临。那些不幸的罹难者,只是我们的替身而已,因为他们的离去,所以我们还活着。每一个生者,都必须行动起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也重建那些受到创伤的精神家园。”
燕赵晚报王凤伟供稿